而姜云這次卻是踩著他備受關注。
“姜云若不被禁導,馮家善算什么?他拿一個戛納最佳導演看看?”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姜云當年若非禁導,必然又是一個張科。馮家善,呵呵!”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姜云跟張科是多年好友,就足見兩人水平不可能有多大的差距。”
......
這樣的話語在網絡之上并不少見。
當然,爭議肯定是有的。
不管如何,姜云和他的《霸王別姬》被許多人記住了。
“你呀?”
姜云搖頭,不知道該如何說道。
“媒體要曲解我的意思,我也沒辦法啊!”張璞笑著說道,“馮大導演想必也是能理解的。何況,我不如他,難道老師還不如?”
張璞是故意的么?
或許,只有他自個兒知道。
“少拿我說事兒,馮家善水平還是極高的。”姜云搖頭,說道。
他對馮家善沒什么好感,但卻不得不承認人家水平是真的高,而非徒有虛名。
“所以我說我不如他嘛!不,只是我現在不如他。”張璞說道。
以后,我肯定比他厲害。
張璞有這個自信。
“馮家善其實對市場把握比我們這些人好很多。”姜云說道,“在他成名之前,國內偏重文藝片。我們這些人拍片子考慮的是拿不拿獎,而不是賺不賺錢。”
張璞點了點頭,馮家善以前能一度霸占票房榜榜首,顯然也是這方面的原因。
這其實也有市場局限性的原因。
“現在就難說了。”張璞說道。
馮家善絕對是姜云他們一輩導演中最能把握市場脈搏的人。
不過,如今恐怕有些跟不上時代節奏了。
為何第一個破十億的導演是張科,而非他?
張科就比馮家善更懂電影市場么?
未必!
資本加入,商業電影爆發。
最了解市場的,恐怕不是導演,而是資本。
張科那兩部票房過十億的影片,資本運作絕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當然,張科水平也不容忽視。
“怎么,你覺得自己對電影市場的把握比馮家善厲害?”姜云笑著說道,“那你覺得《霸王別姬》的票房如何?”
“我說的又不是我。”張璞搖頭說道,“對電影市場最有研究的恐怕不是導演,而是影視公司的高層。”
姜云點了點頭。
導演大多都有一種偏執,哪怕是拍純商業片,恐怕都不會完全向市場妥協。
“你不就是影視公司的大股東么?”姜云接著一笑,說道。
張璞三部影片以小博大,若說他對電影市場沒什么研究,誰信?
“《霸王別姬》應該不會賠本吧?”姜云接著說道。
他自然也清楚,這部影片不是沖票房去的。
可若是賠本了,那么影片再經典,也難免有些遺憾,而且這樣帶來的影響也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如此經典的影片都賠錢了,那么這種影片的生存空間將極度萎縮。
拍,肯定還是有導演愿意拍。
可投資呢?
賠錢的買賣誰會做?
沒有投資,電影自然拍出成了。
導演自己掏腰包?
別逗了,哪怕有錢,明知道是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