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類型眾多,可對于華夏電影人來說,科幻片就是一個坑!
不知道多少人掉這坑里,折戟沉沙。不少大導演也因為科幻片晚節不保。
科幻片對于華夏電影人來說,那就是一個痛。
迄今為止,國內沒一部賺錢,甚至沒一部好口碑的科幻片出現。
這并非國內市場的問題。
因為好萊塢的科幻大片在華夏的票房都不低。
一些在北美票房撲街的科幻片,可到了華夏卻票房大賣。
這難免讓華夏電影人極為不服氣。
憑什么好萊塢的爛片都能在國內大賣,而他們用心拍的科幻片卻總是撲街,還被罵得慘不忍睹?
難道國外的月亮比較圓?
科幻片是華夏電影人的一個痛,未嘗不是華夏電影人的一個心結。
很多電影人都想證明華夏也能出好的科幻片。
可惜,連續撲街,已經沒有投資方愿意冒這個風險了。
“投一部科幻片,也無不可。不過,我得先看看他的劇本。若是沒劇本,我這兒剛好有一部。”張璞想了想,說道。
全球市場之上,什么影片的市場基礎最好?
那絕對是科幻片。
華夏電影在國際市場上沒什么作為,未嘗沒有這方面的原因。
科幻片,東方夢工廠遲早會投拍的。
“你有科幻片的劇本?”蔣興文有些驚訝的說道。
當然有,而且還很多。
不過,張璞寫出來的卻只有一個。
“這個,你們可以先看看。”張璞隨即拿出那劇本,說道,“這科幻片與好萊塢那些科幻片有所不同,具有很濃的華夏特色。”
蔣興文也沒有多問,而是好奇的看起了這劇本。
看完之后,他才明白張璞為何會說具有很濃的中國特色。
片名《流浪地球》!
蔣興文在里面體會到的是華夏人的處事原則和道德標準。
劇情中的種種反套路設置,是對于末世危機面前人類命運共同體更為科學合理的設想,并做出了中國特色。
山擋路了移走,海成災了填掉,天破了補起來,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女媧補天,這些融于中國人血脈中與天地抗爭的豪情,與面對末世爭生機、尋希望的電影主題異常合拍。
影片凸顯不懼犧牲的集體主義精神的飽和式救援。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故事的緣起和結束都在于家庭和傳承,具有濃重的中國“家國情懷”。
“我不知道文浩是否有劇本,哪怕是有,估計看了你這劇本也會丟掉。”蔣興文笑著說道。
張璞劇本后面,還有不少道具的設計圖。很顯然,這劇本張璞應該是打算自己拍攝的。
沒想到為了挖人,他竟然把劇本給拿了出來。
這報復心得有多強啊!
不過,這似乎很符合張璞的性子。
或許不是報復心強,而是張璞劇本多,把這劇本給了文浩,似乎也沒什么。
何況,張璞還是東方夢工廠最大的股東。
文浩若是來東方夢工廠,對于公司而言,自然有著極大的好處。
若是他執導《流浪地球》大賣,或許公司上市的時機就能徹底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