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日、韓,以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也是宣傳重點。
相對而言,歐洲等地的票房期待值就很有限了。
至于非洲......不提也罷。
《變形金剛》在國內,憑借張璞自編自導,葉凡、張楚等人主演,就足以引起無數影迷了。
而這部影片也讓其他影視公司的影片唯恐避之不及。
拋開葉凡張楚等演員陣容的票房號召力,哪怕只是張璞自編自導的票房號召力,恐怕就沒人愿意與之對上。
錢,它不香么?
所以,《變形金剛》在國內同期上映的影片,幾乎都是炮灰,而這部影片也拿下了百分三十七的排片。
這初始排片絕對是很驚人的。
當然,該有的宣傳,還是要有的。
只是相對于北美等地,花的心思和精力要少上一些。
不過,國外宣傳,并非讓主創都參加。
日、韓等地,張璞帶著葉凡、張楚,以及陳菲兒參與宣傳。
葉凡在日韓等地的人氣估計比張楚還要高上不少。
陳菲兒也是如此。
而張楚在這些國家和地區,只是有些知名度而已。
讓他參與宣傳,更多的還是想借機讓他進一步打開知名度。
可前往北美宣傳之時,張璞卻只帶了張楚和陳震。
張楚在北美的知名度比葉凡等人就要強上不少了。
當然,如今還談不上什么票房號召力。
陳震曾在好萊塢紅極一時,擁有極高的知名度和人氣。
他參與宣傳,自然事半功倍。
《變形金剛》眾多主創之中,在全球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并非陳震,而是張璞這個導演。
當然,若是陳震頂峰時期,張璞自然大大不如。
這也是為何國外宣傳,張璞盡皆參與的一個原因。并非因為他是導演,而是因為他在那些國家和地區的知名度都不低,有一定的票房號召力。
也只是有那么一點而已。
跟國內的票房號召力,自然不能相比。
像在北美,影迷對張璞的了解,更多來至他編劇的影片,而非他執導的影片。
不過,想來《變形金剛》上映之后,張璞執導的影片會讓北美影迷記住他。
張璞帶著《變形金剛》主創滿世界奔走宣傳,時間很快就過去。
其宣傳的效果還是極為不錯的。
影片聲勢,國內自然無人能及,可若著眼全球,國外自然少不了競爭對手。
暑期檔,不管哪個國家和地區,都有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檔期。
其中最大的競爭對手,無疑就是好萊塢的大片。
尤其是在北美市場,《變形金剛》沒有任何優勢,甚至處于劣勢。日、韓,以及東南亞,華語電影也有些不如好萊塢的大片有號召力。
歐洲等地,那就更不用說了。
唯一有優勢的或許就是國內了。
國內,好萊塢大片壓根兒就沒法和《變形金剛》同期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