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家制片廠的行政空間非常狹小擁擠。
寧衛民他們一行人一直來到六樓,才在一個相對寬敞的會議室里,見到了早就在此恭候他們的制片廠幾個高級人物。
制片廠的總經理,行政總監,還有負責發行業務的副總經理,他們三人已經得到了董事會的授權就片庫交易一事展開談判。
所以除了他們之外,必不可免的還有制片廠一方的法律顧問也在這里。
不過有點讓人沒想到的是,亨利·勒內和對方的法律顧問居然認識,他們是曾經的同一家知名律所的律師,而且看上去關系還很不錯。
兩個人在這種場合見面都很欣喜,毫不避諱的寒暄客氣了好一陣。
這無疑又讓這筆交易的順利談成額外具備了一些有利因素。
事實上,過程的確相當順利。
在雙方互相認識之后,先是由制片廠一方把片庫中的名錄拿出來分發給寧衛民一行人,供他們瀏覽翻閱。
而亨利也代表寧衛民把自己初步擬好的合同框架拿出來讓人當眾通讀了一遍。
然后就是制片廠的員工送來了熱咖啡和小點心。
雙方就開始在一種類似于咖啡館閑談的友好的氣氛中像朋友一樣喝著咖啡聊公事,談合同。
仿佛這筆交易并不怎么重要,多點少點都無所謂似的,慢條斯理,紳士一樣談著條款,討論著價格。
根本沒有什么唇槍舌劍,互相扯皮,辱罵攻擊。
說實話,這讓寧衛民有點吃驚。
大概是受了好萊塢的荼毒,在他的印象里,總認為外國人就不會好好說話,尤其談錢容易激動,特別喜歡拍著桌子吼叫來談大生意。
本來這次見面,他是提前做了些精神準備的,告誡自己萬一出現這種情況,一定不要著急動氣,就當自己是旁觀者就好。
沒想到居然現場交鋒這么文明。
而且他還真成了旁觀者,就這么看著雙方如沐春風的,溫文爾雅的居然就把交易談成了。
雙方互相都沒有做什么咄咄逼人的舉動,表現的相當和睦。
以至于在語言陌生的環境下。
寧衛民對于對方給出的四億兩千六百五十九萬七千八百法郎報價,都沒來得及怎么細琢磨。
僅僅一個小時的時間,他的臨時律師亨利·勒內就秉承他提前的指示,為他談好了最終交易價格。
“你的要求他們全都答應了,我把價格給你談到了三億三千萬法郎。這比你要求的目標價格還要好一些。所以請簽字吧,簽了這些文件,這些目錄上的影視劇,今后在亞洲所有的商業權益就都是屬于你和你妻子的了。當然,簽署了這份文件,也就意味著你們務必要準時履行法律義務。重要的是,一周內你就得付錢,至少兩億法郎。否則到時候你就有麻煩了。所以……到底想怎樣,你來做決定吧……”
亨利·勒內用英語說著,欣然把合同攤鋪在了寧為民的面前。
然而這位正在為自己高效的工作成果洋洋得意的法國律師卻沒想到,寧衛民此時居然把他三天前的一些話,原樣奉還給了他。
“合同最終條款,我還想用傳真機傳到巴黎,請那邊的律師替我審核一下。可以嗎?抱歉,亨利,我對你的工作很滿意。還希望你能了解,我并不是針對你,也不是不尊重你,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