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拉卡米耶王者歸來,驅逐清理篡位者的行動,進行的非常順利,幾乎稱不上有任何阻礙和困難。
因為這一切都是如同劇本一樣,是雙方已經早早溝通好,做出了相關安排的劇情演繹。
實際上,早在10月24日,10月25日的周六和周日,貝爾納·阿爾諾就舉起了白旗,主動聯系到了亨利·拉卡米耶,表示想要認輸投降。
他沒有別的要求,只希望能保住自己的迪奧公司。
至于他所開出的條件是,只要把他迪奧公司的控制權還給他,并且保證不再染指他的公司,不再繼續購買迪奧服裝的股份,他愿意接受亨利·拉卡米耶的一切條件,并且當眾承認亨利·拉卡米耶的勝利。
否則的話,他就把自己的一切都打包賣給維旺迪集團,讓法國臭名昭著的資本大鱷來代替自己跟他們搏殺。
所以盡管從表面上來看,貝爾納·阿爾諾走到這一步,似乎已經一敗涂地,完全喪失了主動權。
仿佛他作為一個輸家,最后只能選擇以屈辱為代價,懇求對方發善心留給自己一條活路。
可實際上卻不盡然。
不得不說,此時此刻,他并非自不量力。
尤其是面對他的要求,哪怕亨利·拉卡米耶恨他入骨,巴不得生食其肉,卻也必須認真考慮,不好輕易回絕。
不為別的,就因為貝爾納·阿爾諾提及的這個維旺迪集團可是法國著名的“行業百草枯”。
這家集團公司最擅長的就是仗著雄厚資本強行收購,而且他們的收購幾乎不受行業領域范圍的影響,只要是火的行業和公司,這家集團公司都有興趣。
從水務行業到后來的電視臺、平面媒體、建筑、制藥,金融公司等等,幾乎不挑食地統統收購進來。
而且維旺迪收購行為的名聲一向都不怎么好,他們玩的套路基本可以用“收購、重組、榨取價值、出售”這樣的流程來概括。
這么多年來,幾乎被維旺迪收購的公司下場都挺慘。
那些公司所遭遇的都不是創始人能不能留在董事會的事兒了,是整個公司都有可能被榨干,然后被拆分,出售,或者關閉的命運。
可以說,維旺迪集團是比貝爾納·阿爾諾更讓人惡心的一泡屎,巨臭無比。
如果lvmh落在貝爾納·阿爾諾的手里至少還能夠存在。
但要讓維旺迪集團插一手進來,未來lvmh變成什么樣,可就不好說了。
所以正因為這樣,貝爾納·阿爾諾最后這“玉石俱焚”這一手還真的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竟然逼得亨利·拉卡米耶不能不去和掌握著迪奧服裝大部分股份的兩個合伙人協商,最終決定對他高抬貴手。
可以說,他仿佛是走投無路的罪犯動用了炸藥來脅迫礦主,居然硬生生讓他在不可能中找到了一線生機。
這才有了這次宣布權利交替的董事會議召開。
當然反過來再看,既然貝爾納·阿爾諾保住了自己的公司,不用破產了,得了實惠,那么丟面子的事兒也就成了在所難免的事兒。
這點貝爾納·阿爾諾倒是想的很明白。
他憑什么讓人放棄只差一點就能完全控股的上市公司啊?
他憑什么讓人那么大度,忘記被他當面羞辱和脅迫過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