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國軍士兵和美國士兵的沖突來抒發這種不滿情緒,所以本片的武打戲份也是極為爆裂,充滿了憤怒的力量感。
外加徐小明的武術設計,展現出來的效果極為震撼,完全不同于《少林》三部曲,只是呈現武術招式和套路的美感。
因此無論是銀都機構還是李聯杰,都對本片抱有很大的希望。
1988年的賀歲檔,這部片子終于登陸了,港城左派電影的各大影院,應戰嘉禾,新藝城,德寶,三大電影公司的賀歲片。
但是讓銀都機構,李聯杰怎么都想不到的是,由于這部電影缺乏喜劇元素,又太過悲壯,該片在成龍,周潤發,洪金寶的合力夾擊下,完全潰不成軍。
票房根本不夠看,上映都一周了,才面前過六百萬港幣,預計到下映也最多不過千萬港幣。
這個成績甚至還不如六年前,李聯杰剛出道的那部《少林寺》。
可以說李聯杰第一次做導演,是以慘敗收場。
而且由于這部電影的題材涉及多重敏感問題,內地方面始終未能過審,給銀都機構的回復是暫時無法在內地公映。
于是投資了上千萬港幣拍攝此片的銀都機構虧慘了,預計至少虧本六百萬港幣。
而這才有了電影局領導幫忙從中牽線搭橋,介紹林炳坤來找寧衛民談談日本發行的事。
不用多說,對林炳坤來說,寧衛民大概就是他唯一的希望了,他現在可是巴不得寧衛民當他的接盤俠,能撈回一些成本。
不過誰也不是傻子,連張士慧和羅廣亮都聽明白了,寧衛民能不明白嘛。
這部片子的主角是抗日軍人,而且是要和美軍發生沖突,打擂臺的。
考慮到日本人的感受,大概像這樣的電影,想必在日本放映大概也是個有困難的事兒,即使放了大概也不會有太多的觀眾觀看。
為此,林炳坤自然是不敢有太多的要求,主動就把身段放低了。
他對于日本放映的票房沒有太高的期望,所以很希望以買斷版權的方式賣給寧衛民。
開價不過是六百萬港幣,大概圖的就是保本,能夠不賠不賺就行了。
卻沒有想到,耐心了解了所有情況之后,寧衛民非但沒有劃價,反而還給加了不少。
“一千萬港幣怎么樣?林先生,銀都多少也得賺點。”
“什么?我沒聽錯吧,寧先生,你……是在開玩笑?”
“我沒開玩笑,不過我的條件有所增加,我不只要日本版權,我要的事整個亞洲的版權,大陸內地也在其中。甚至歐美地區的版權,可以嗎?”
“大陸內地?大陸內地,這部電影沒有過審,你忘了嘛……”
“那只是現在,我可以等,也許十年,或許只要五年,就可以上映了呢?我不相信這么好的電影永遠不能公映。”
“這個……我只能說你是在賭運氣了。”
林炳坤愕然下搖搖頭,“那歐美呢?寧先生,你的意思不會是說,你在歐美也有發行渠道吧,據我所知,整個港城也只有嘉禾才能做到這一點……”
“坦白說,我目前只能和法國的電影公司談談合作,但我可以等啊。還是那句話,我相信我們的電影,尤其是優秀的電影,不會永遠困于現狀的,遲早可以打入國際市場……”
林炳坤還從沒有見過這么做生意的人,不知是該說寧衛民不懂行,還是太理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