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東洋的寧衛民沒有趕上大陸內地兌換國庫券的盛宴,也沒有針對此事進行相關布局。
這不是他疏忽大意,或是見識不夠,而是他單純就不想參與,完全忽略了這份時空福利。
在他的眼中,這點利潤微不足道,就好像買福利彩票開出的十元小獎。
他可折騰不起,何苦來哉。
對他來說,對京城這邊的機會,更看重的,反而是霍延平履行了諾言,成功幫他在玉泉山腳下圈下了三傾四分地,可以在今年用于種植“紫金箍”,進一步擴大御田胭脂米的產量。
這件事辦成之后,也就代表著御田胭脂米的供給從此有了穩定的保障。
這個收獲,才是能代代相傳,蘊含著無數可能性和利潤的大機會。
當然,這也并不是說,寧衛民就完全忽視了國內資本市場的紅利,徹底放棄了時代賦予他在國內的投機性機會。
恰恰相反,他只是沒挑選國庫券這個對他來說,門檻較低、利潤較薄的項目而已。
他當然還有其他更好的選項。
而且由于這次他離開京城時,已經有了大量且充足的人手,注冊了不少的公司。
他反而有了更充分的條件去接住破天的富貴。
換句話說,在他隔海的操縱遙控之下,以他為中心,具有裙帶性質的多家企業,在京城已經初露崢嶸,開始了光明正大的猥瑣發育。
并且還盯住了不少被當今社會忽視的優質資源,未來的目標直指康采恩性質的大型集團。
…………
1988年3月20日。
另一個京城的“鐵三角”——殷悅、羅廣亮和小陶三人,在早上十點就開著汽車來到了和平門中學。
雖然這一天是周末星期天,學生們不上課,可這里還是很熱鬧。
學校的大門公然大開,時不時有人或騎車,或步行從里面出入。
當羅廣亮把汽車開進校園里,可以看到,這里車棚已經停了至少幾百輛的自行車。
甚至除了他們這輛汽車,還有五六輛汽車也停在教學樓門口的空地上。
之所以會如此,不為別的,就因為學校為了創收,每周日都把三樓一整層租了出去,把這里辦成每周固定開放一日的“郵票市場”了。
說起來,這也的確屬于市場需要。
由于最近行情開始回暖,而郵票市場管理趨嚴。
工商、城管、公安、文化、市容這些城市的執法部門時不時地會清剿一下和平門郵局門口亂紛紛的馬路市場,讓那些恨不得每天泡在郵市買低賣高的人無比焦慮。
他們必須需要有個地方做交易,于是就有腦子靈活的人相中了這里,辦起來這么個半地下的郵市。
還別說,這些人有點小聰明,不挖金子賣鏟子。
由于這里距離和平門郵市那是相當的近。
而且政府對待郵市的態度也是比較曖昧,基本上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甚至有消息已經由西城區政府牽頭在尋覓合適的地點籌辦正式的郵票交易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