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順利的話,正好趁著《敦煌》這部電影的熱度,把咱們國產片在日本也賣個好價錢。
只可惜,寧衛民想的是挺好,可具體接洽卻并不順利。
這電影畢竟是合拍片,大陸和港城各自可以在自己的本土市場隨便公映,但海外市場就得合計著來了。
華夏電影制作公司沒辦法做這個主,必須征得嘉民娛樂有限公司的同意才行。
而徐小明一開口就給寧衛民報了一千萬港幣的價格,這就讓寧衛民就不好辦了。
這也就是說,這部電影必須在日本賣出那部《中華英雄》的價格,寧衛民才算小賺。
可問題是,那部電影是李聯杰主演的,自帶流量和粉絲啊。
那徐小明和于榮光又如何能跟他比呢?
寧衛民要給出這個價格,肯定就成了冤大頭,需要冒不少的風險,那怎么成?
寧衛民自然就要討價還價,但饒是他把嘴皮子磨破,又談了好幾次,對方也不接受他給出的六百八十八萬的吉利數,堅持索要一千萬港幣,居然一點也不肯降價。
對方的態度很堅決,說寧衛民花三千萬港幣從新藝城買了兩部《倩女幽魂》,又花了一千萬從銀都機構手里買了《中華英雄》,他要是降價不是傻瓜是什么?
他還告訴寧衛民,說《中華英雄》在港城票房才一千萬港幣出頭,而他的《海市蜃樓》可是賣出了一千六百八十萬港幣的票房呢。
他要是以低價賣給寧衛民電影,怕是全港城的同行都要笑他呢。
這么一來寧衛民才明白過來,敢情這件事已經被徐小明當成有關面子和影壇地位的大事,變成了一種意氣之爭。
而且關鍵是癥結最后還得歸結在他的自己的身上,純粹是他手大惹出來的麻煩。
這就叫人怕出名,樹大招風。
那沒轍了,他也不能告訴徐小明自己是穿越者吧。
總不能說,他早就知道《倩女幽魂》這兩部電影屬于亞歐影壇通殺型的,必然大賺才買的,而且以后還能在網絡時代繼續撈金。
而《中華英雄》這部電影也是他出于家國情懷,想給逆境中的李聯杰多點希望,支持一下港城左派電影的銀都機構,才慷慨解囊的。
你徐小明的《海市蜃樓》是沒辦法跟那些電影相提并論的?
所以白白浪費了十幾天的精力和時間,再一看估計時間也不趕趟了,他也就只有放棄了,他和徐小明不能說誰更吃虧,只能說是沒有合作的緣分了。
無獨有偶,六月份,還有更嚴重的相似事情發生,寧衛民原本為霍延平介紹的鐵屑貿易也出事了。
不知道是日本人太狡詐,還是華夏那邊負責這個項目的干部太拉胯。
反正當日本人發現他們的廢物對于華夏內地竟然是寶貝后,他們竟然用蠶食的辦法在一次次的交易中逐漸占據了主動,不聲不響地開始了不厚道漲價了。
而且還是在鐵源協會的主持下,口徑合一的進行的,現在就連阪和興業都不敢私自和華夏方交易了。
這還不算,日本人還用下作的辦法引誘內地的談判人員去了歌舞伎町街特殊的場所享樂,而且還拍下了照片作為證據進行商業脅迫。
以至于華夏這邊完全喪失了議價能力,漸漸的,廢鋼鐵屑進口成本已經高達十八美元一噸,目前僅僅比鐵礦石的價格便宜兩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