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萬林也說,“衛民,這事兒確實是咱們讓人給算計了。這個新園長,真是個有心眼的人,不聲不響干出這么大的事兒來。真是蔫人出豹子。不過沒關系,戰爭從來不是一次交鋒就能決定勝負的。咱們還有下一回呢。戰爭也從來不是一種模式。不是全靠硬碰硬的。你看美國,二戰后不想跟蘇聯動武了,有個叫杜勒斯的國務卿就在《戰爭與和平》里倡導思想戰。艾森豪威爾上臺后,就不斷和蘇聯搞民間交往,熏陶他們的思想。肯尼迪上太后,給了蘇聯實惠,大搞經濟合作,讓他們羨慕西方的發達。你再看現在的蘇聯,早就讓美國人忽悠的找不著北了。所以,你放心,今天吃的虧,我和金局長以后肯定得替你討回來。而我們現在當務之急是該商量個對策怎么減少彼此的損失,保留最大的實力。誰能笑到最后還不一定呢,這才哪兒到哪兒啊……”
妥協,讓步,就是鄒國棟和喬萬林的潛臺詞。
但不能否認的是,他們都是誠心實意替寧衛民考慮的,如果寧衛民需要,他們仍然會支持他。
不過現在他們希望的是,寧衛民能夠擺脫情緒上的厭惡,以一種更客觀也更理智的態度來應對局面,解決問題。
其實寧衛民也認可他們的觀點,一個成功的人不但沉得住氣,而且善于忍耐,更要學會勤于思考。
越是意氣用事,喜歡痛快的,就越失敗,越愚蠢。
那現在這情況,要么是爭斗開始,最終兩敗俱傷,要么就只能相互退讓,取得新的平衡點,構筑一個新的,能讓大家都接受的共贏平臺。
那該怎么做呢?
就在寧衛民心情逐步恢復鎮定,開始認真思考有哪些條件是可以讓步,又能讓對方滿意的時候,鄒國棟的秘書敲門而進,這次帶來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消息。
“寧總,您有個訪客來找您,他知道您在這里。所以要求我代為傳達,希望能與您見個面。”
“我的訪客?是誰?”
“他自稱是新加坡郭氏集團的郭可豐。這是他的名片。”
寧衛民接過來一看更吃驚了,心說這不是國家的侄少爺嘛,他怎么知道自己在這里。又是為了什么事啊?竟然找到這里來了?”
“他還說什么了嗎?”
“嗯,他還說,是為您解惑來的,最近您有些不愉快的麻煩事,恐怕只有他才能為您解釋清楚。他不想自己被您所誤會,才想當面跟您說清楚。所以您……要見他嗎?還是請他回去?”
寧衛民腦子一閃,立刻意識到了這次見面的必要性,甚至預感到了一些什么。
于是馬上開口應聲,“見,當然要見。馬上請他盡量。”
跟著又一下子站了起來,“不,我還是親自去吧。他在哪兒?我跟你去見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