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月7日清晨,昭和天皇駕崩。
同日下午,日本政府高層召開會議,討論新天皇即位后采用的年號名稱。
當日14時36分,時任內閣官房長官小淵惠三召開記者會,正式公布將以“平成”作為新年號。
日本社會便由此開始進入一個半月的“自肅”狀態。
所謂自肅,是一種日本社會整體進入自我約束的狀態。
就比如在這種國喪情況時,民眾會配合緊張的氣氛,自發減少慶祝或娛樂活動,甚至婚慶嫁娶都會受影響。
于是,歌舞生平的繁榮景象頓時來了個急剎車,整個日本社會呈現出一團死氣,這也招致了許多左派國民的不滿。
不過與之相反的是,在日本的大陸留學生們卻活得非常快樂,身心舒暢。
不為別的,就因為幾乎與此同時,“大陸同鄉互助會”已經開始實質性的運營了。
雖然正式的注冊手續還得等一段時間,但辦公室已經租好了,寧衛民的資金也已經到位。
于是以社長張麗玲為首的一些人,提交的入職申請已經獲得通過,開始正式上班了。
除此之外,其他人也可以通過打掃辦公室和其他輔助工作,開始掙會員積分了。
比如說幫助互助會設計會徽,編纂《東京留學生活指南》小冊子,或者提供自己所知道的信息,所掌握的生活小竅門,還可以從自己身邊的人開始,幫助互助會發展更多會員。
這些事統統都有積分回報。
再加上寧衛民本身也是個很大方的人,對于這些首批加入的會員,他認為理所應當提供一些特別的福利。
為此,他專門從自己捐贈的資金里劃出一部分款子,決定給每個人贈予了五萬積分。
這樣一來,首批入會的會員等于一進門,就意外拿了一個大紅包,馬上就有能力去寧衛民的“大刀產業”去消費了。
所以他們也立竿見影的解決了生活里的不少問題。
像二手的服裝、小家具、小家電、還有自行車,這些都是留學生最需要的東西,特別受大家歡迎,拿回去后立馬就能改善生活處境。
而且由于東西本來就便宜,定價最高才是商店里的一半,再加上還是刷積分,就更讓這些同胞們有了小財主揮金如土,東西如同白給一樣的感覺。
這就叫用的舒服,買的過癮啊,就沒人不念寧衛民的好的。
特別是這種物資兌換對比真正的商店購物還有個特別之處,那就是總有一種隨時有可能發現寶貝的驚喜感。
由于大刀產業的舊貨都是孫五福他們以免費清運垃圾的方式,登門從別人手里白得的東西,所有的商品幾乎都是單獨一件,可能賣過一次就沒有了。
而且整個大刀產業的庫房貨品擺放的雜亂又多。
雖然分門別類,可款式品牌雜亂,東西新舊程度不一,讓人眼花繚亂。
在這里選東西就跟國內逛信托商店似的,需要眼力,耗費精力,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
自然而然的就讓人產生了尋寶般的體驗感。
就比如姚培芳。
現在她也算一個在日本映畫界小紅的潛力新人了,所以經常要出席公眾場合,上鏡的機會也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