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吧,正是考慮到這個項目建成后,除了能夠填補京城休閑方式和科普教育方面的一個巨大空白,而且還具有相當的社會效益,寧衛民才會平添了一份社會責任感。
也正應了那句“達而兼濟天下”的道理,為了保障這個項目切實落地,為了能給京城的父老鄉親們做點有意義的事,現在的寧衛民別說多付出點時間和精力了,在金錢上他都已經有點不大在乎了。
在他看來,項目規劃書上的預算只是個形式化的數字,只要能按照他的標準造那個驚艷絕倫的龍宮來,哪怕投入再多的資金也值得。
他現在只要把事情干好,而不考慮代價。
1989年2月15日,節后上班的第三天,終于到了決定這個水族館是否獲批的日子。
這一天的上午,寧衛民和龍潭湖公園的園長陳述平一起受邀去了重文區政府,就水族館方案和區領導開展說明討論會。
坦白講,走到這一環節,這個項目能否獲批,其實已經不是什么太有難度的事兒了。
畢竟水族館是個能夠代表城市發達程度的一個新興事物。
尤其遠超一個五星級國際酒店的龐大投資不但能拉動區域經濟,還能提供就業和稅收。
任何一個施政者都不會拒絕這樣的項目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落戶,歡迎還來不及呢。
要說目前唯一的阻礙,就是區領導們因為缺乏對這個項目的了解,導致信心不足。
首先是資質問題。
別忘了,寧衛民是打算在國內新成立一個私營企業來參與這個項目的。
這樣一個資金投入龐大,技術要求頗高的項目,他以這樣一個載體來合作,屬實讓領導們無法放心。
其次就是技術問題。
這個年代,國內大多數人連普通的水族館都沒見過。
區領導們看著陳述平遞交上來,打著“東方神話和時代科技并存”口號的龍宮水族館,那心里就沒譜兒啊。
不為別的,這個文旅項目牛逼哄哄太過超前,完全就不是他們能吃透的東西。
如果光靠幾張圖紙和規劃書,還有陳述平從日本帶回來的一些錄像片段和照片,他們可沒法相信這個項目真能實現。
這還不算,根據區政府所了解到的情況,目前日本的熊本組已經在京城的十三陵水庫斥上億元人民幣的巨資投資了一個名為“九龍游樂園”的文旅項目。
號稱要打造成一塊集水文化、龍文化、旅游文化為一體多功能的旅游休閑勝地。
從文化立意的角度來說,似乎和龍潭湖公園這個水族館的規劃有不少文化重疊的部分。
再加上龍潭湖公園里還有不少文物古跡,包括袁崇煥廟、夕照寺(古柏堂)、金代法塔、清代柳塘等。
要是在公園里如此大興土木,會不會傷及文物古跡?
又或是破壞龍潭湖公園的整體氛圍,產生強烈的違和感?
這都是讓區領導們感到擔心的問題。
所以說,對這些問題,他們自然想要和寧衛民這個投資人當面問個明白。
否則的話,他們對于這個項目的前景總是感覺太過天馬行空,對于項目是否能夠順利完成信心不足,又怎么好拍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