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對于金融市場來說,永遠都是最寶貴的東西,有時候甚至勝過資金的作用。
就拿1989年的日本股市來說,縱然日本央行不停在加息,但架不住日本全體國民都認為日本企業已經成為了全世界最優秀的公司,已經活在了自我陶醉的虛幻里,那么這點由加息帶來的遏制作用也就不算什么了。
在大盤停止下跌的時候,其實只需要幾句簡單的靈魂拷問,就足夠讓全日本的投機者重新興奮起來了。
“你要賣掉日本公司的股票?”
“好,可以。”
“不過請問你賣掉之后,用這錢又能買些什么呢?”
是的,就是這幾句話。
以當下的市場情況和公司財報來看,這天底下還有什么金融資產是比日本公司的股票更優質的嘛?
答案是沒有。
賣掉日本公司的股票,難道去買歐洲公司,美國公司的嘛?
傻瓜才會這么干,歐洲企業和美國企業已經快完蛋了好不好?
早晚西方人的生意全被日本人搶走。
總之,不管是日本的券商還是普通股民,他們才不管日本企業賬面上的利潤是怎么來的,不管這些驚人的利潤有多少是經濟泡沫衍生的紅利,有多少是因為日本獨有的新會計準則造就的“奇跡”。
他們只要看到日本企業每個月的利潤和鏡子餐都在擴大就夠了。
就足以促使他們相信日本公司的股票就是全世界投資家追逐的資產,是唯一的正確選擇。
所以他們也就得出了一個異想天開的答案——在日本的股市中是不存在重力法則的。
并且堅信不疑。
1989年11月底的《日本經濟新聞》就認為,“以目前的經濟形勢和良好的股票供求關系為支撐,日經指數將有望在年底漲到44000點”。
而《朝日新聞》最近討論股市文章的大標題則是,“一年后45000點見”。
正所謂三根陽線改變信仰。
別看頭幾天的日本股民還在因為加息導致指數下跌瑟瑟發抖,但日本人和其他任何國家的投機者沒有任何不同,同樣有好了傷疤忘了疼的通病。
實際上只要指數企穩,大勢向上,這些投機份子就會盲目的重新樂觀起來,巴望指數一舉能漲到外太空去了。
正因為這樣,日經225指數經過大跌,企穩之后,很快又踏上了不斷創新高的歷程。
大部分的股票都是一天一個價格,有漲無跌,直上云霄,惹得全世界的股民無比羨慕。
雖說大盤距離40000點還有些距離,但到了11月底的最后一天,日經225指數股已經突破了原本歷史中日本泡沫經濟在12月29日達到的指數巔峰,超越了38925點,點亮了38944點的新成就。
從這一個超越了歷史成績的角度來看,屬實是比較夸張的了,絕對屬于蝴蝶效應的擴大影響。
此時此刻,似乎所有在日本參與股市的人里只有寧衛民是最悲慘的那個。
他在拋售所有股票踏空了之后,就僅僅讓佐川建一給他補回來了不到十萬股的股票,而且還都是將近六萬円的高位吃進的。
之后似乎因為畏高,他們就沒有再出手過。
反觀eie國際的股票價格,如今卻已經快到六萬八千円了,早就成功突破了三萬億的市值大關。
要是按照大多數人的眼光來看,特別從寧衛民的那些敵人的角度來看,他恐怕悲催的結局已經無法改變,早晚要走到一把輸光所有身家的境地了。
為此,那些巴不得看到他倒霉的人,無論是高橋治則還是五島寬次,背后都已經開始笑話他的愚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