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屋更是老臉一紅,“別這么說,價格是可以談的嘛。只要價格合適,仍然會是好生意。對不對?再說了,夫人不是一直在收購過去的電影和音樂版權嗎?高橋名下的藝人經紀公司在籠絡藝人的時候,似乎也在效仿夫人的這種做法,買下了一些電影和音樂版權,這件事如果可以談的話,我們可以把這些版權附贈給你。”
寧衛民的內心簡直稱得上心花怒放了,又是一個驚喜。
不過秉承著“上趕著不是買賣”的原則,為了占據充分的主動,表面上他卻不敢做出絲毫心動的表態。
而是故作滿是嫌棄,口不對心地說,“不要糾纏這件事了,我完全沒有興趣。”
跟著他還做出一副貪婪覬覦的模樣,提出了“真正想要的目標”。
“我說,如果想要展現誠意的話。貴方也拿出一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好不好?比如說,高橋為了把我的洋酒行和俱樂部趕走,不是在銀座買下來兩處寫字樓嘛。我們談談那兩棟樓的價錢怎么樣?”
果不其然,他這話才一出口,對方陣營幾乎所有成員,都不禁驚訝得叫出聲來。
不為別的,就因為比日本股票市場更瘋狂的是房地產市場。
到了1990年,哪怕經濟泡沫已經刺破,股票市場下行了,日本的房地產市場的傳導效應卻要慢上一步。
不但價格還依然堅挺,甚至因為不少資金從股市的溢出效應,有些地塊反而還進一步獲得上漲。
此時此刻,日本房地產市場的總值已經超過了2000萬億日元,相當于全美國房地產價值的四倍,平均單價是美國的一百倍。
據估計,東京皇宮附近的地產總值已經超過了整個加州的房地產價值。
低空置率以及外國金融機構對辦公場所的需求,導致東京依舊在延續建筑熱潮。
大家興高采烈地計算著聳立在東京灣之上的起重機數目,也就是分析師所謂的“起重機指數”。
當日本電信電話公司在東京市中心的高科技大廈落成時,其每平方米租金超過3000美元的寫字樓在熱切期盼著外國銀行入駐。
后來,這座大樓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泡沫之塔”。
所以即便是股市跌成這個樣子,但各大企業資產負債表里的有關不動產的資產,依然會被認為是股價的支撐。
無論是股票投資者還是房地產投資者,仍然堅定不移的相信,日本人多地少的矛盾導致土地價格只會持續走高。
即使是牛頓來到到了日本股市,也不可能讓不動產下跌。
可以說,這是日本人對經濟最后的底氣。
那考慮到東京銀座區的地價已經高達每平方米5000萬日元,有人甚至打算在地下一百米深處修建一座地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