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自作孽不可活,其實他的結果早已經注定,都是他親手造成的,怨不得旁人。
反觀寧衛民就不一樣了。
要論做人做事的理念,寧衛民幾乎是和高橋治則全盤背道而馳的。
如果說高橋治則是一個“失道寡助”的反面典型,寧衛民就可以視為“得道多助”的正面例子。
雖然比起高橋治則霸總一樣的人設模板,寧衛民顯得有些窩囊軟弱。
他總是笑瞇瞇的,好像什么事兒都能商量。
即使面對強壓,他也很少直接正面硬剛,總是想要尋求和解之道,照顧更多人的需求。
他從不以勢壓人,不愛跟人炫富,甚至不愛出風頭冒尖兒,還總愛干白白花錢的善舉,做吃力不討好的傻事。
但恰恰是這些特質,才讓他占據了人和的優勢,才讓他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需要,才讓他最終以毫無風險的方式,贏得了這場看似勢均力敵的戰爭。
eie股價的戰爭就是他們兩人的分水嶺。
盡管他們兩個人的境遇和成就雖然一度非常近似,但從此卻成了天壤之別。
…………
1990年2月26日,由于eie董事會聽從了寧衛民的建議,主動采取揭瘡疤的方式,把高橋治則留下的爛攤子公諸于世,導致當日一開盤,eie的股票就放量大跌。
全天eie股票分時圖呈單邊下跌圖形,再度和反彈的大盤走勢相悖。
到當天下午收盤,這只股票的市值進一步蒸發了一千多億日元,股價已經跌破了一萬四千日元。
幾近百分之二十的跌幅啊,讓持有這只股票的人損失極為慘重。
不但許多散戶都把高橋治則當成罪魁禍首,把他給罵慘了。
就連持有這些股票的部分企業和大戶也驚慌失措,喪失了持股的信心。
在這些人紛紛減倉的同時,無不惱恨自己不該相信高橋治則頭幾天在媒體上的吹噓,貿然去抄底,甚至用杠桿做多。
但實話實說,這并不代表這只股票就完了,徹底沒救了。
因為這只股票的漲跌其實已經和基本面無關了。
實際上,作為帶頭砸盤的人,隱藏在幕后的莊家,eie集團的董事會仍舊在進行著一場豪賭。
他們就是用這種相當于自毀的方式,嚇退想要趁火打劫的大摩,順便低吸一波帶血的籌碼,用小股東的血肉給填補自己的虧空。
結果沒想到,這種策略的效果居然相當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