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衛民這一聽可就納悶了,說不至于吧,這么大的京城,又不是前幾年了,缺什么還能缺醋少醬的?
卻沒想到張大勺卻說他已經不在京城開餐廳了,自然是不知道現今京城的變化。
敢情京城釀造調味品行業原本就廠家不多,從業人員總體才幾千人。
因此過去京城的醋和醬油一向短缺,尤其是優質的調味料只能有限供應,所以過去京城副食店醬油分等,真正的好東西還得找二商局的特殊渠道。
有一段時間,甚至因為貨源接不上,逼得京城人不得不吃固態醬油。
也正是為了改變這種狀況,1989年京城調味品行業和港城的田寬食品公司進行了合并,展開了經營和技術合作。
現今的京城調味品行業,無論是醬油、黃醬,還是醋,全采用了工業生產法,比起過去的自然發酵法,時間周期是大大縮短,生產成本也直線降低。
老百姓再也不用發愁去了副食店買不著散醋和醬油了。
但就一條兒,真正的好醋和好醬油也買不著了,徹底斷頓兒了。
按照張大勺的說法,那些工業醬油和工業醋,失了發酵的味道,都是用化學添加劑提鮮的,湊合做個家常菜或許還行。
可真要把莊館里的菜做好了,需要五味調和的效果,那絕對不能。
所以啊,為這件事,老爺子是真愁啊,按他的話說,這不是要勤行的廚子都去跳河去嘛。
就是有再大的本事,沒了合適調料,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這一年來,他吃東西都不是味兒了,要不是寧衛民還送給他一些日本的好醬油,他連想給自己做頓好的,都束手無策了。
說真的,這兩件事讓寧衛民多少有點郁悶,心里莫名其妙有種被人給“偷家”的感覺。
可不是嘛,他跑到日本去算計人家,惦記著把小日子的好東西給弄回來。
可一回來才發現,居然連順口兒的東西都吃不著了,連調味品都讓人給給換成科技與狠活了,這特么不是恥辱是什么?
尤其是第二樣,那不是影響到一個大酒缸的口碑,而是影響到整個京城餐飲業前程的問題啊。
難怪他上一世總覺得中餐也就那樣,馬馬虎虎,百菜一味。
現在想想,連好點的調味品都讓人家給滅絕了,那能不變成這樣嘛。
于是沒用多久,寧衛民就做了個決定,不行再弄個醬醋廠得了。
這即是為張大勺,也是為自己,更是為了京城的勤行。
眼下大酒缸的燃眉之急,他大可以先從外地,甚至是日本,找釀造的調味品頂上。
但另一方面,日后他肯定還要在京城開餐廳的,而且是開高檔餐廳。
那為長遠計,恐怕就得為自家的需要辦個醬醋廠了。
這事兒其實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
容易的是人好找,目前技術改革沒多久,有水平的技術人才有的是,從退休的人里返聘就是了。
難點只在于經濟回報沒有,甚至可能得年年賠錢。
但沒關系,別人怕賠錢,他不怕啊,誰讓他是貨真價實的土豪呢。
他現在國內資產,每年利息都幾百萬,弄個醬醋廠好像也不算什么。
反正,他可不想以后的中餐廳也都跟他學薩莉亞搞出來的姜餅人似的,都靠賣預制菜賺錢,他能這么毀西餐,可不能這么毀中餐啊。
否則,中餐可就真完犢子了。
起碼有他參與的這輩子,不能做這個民族罪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