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的秋天如果用“多事之秋”這個詞兒來形容,那是再貼切不過了。
因為僅從八月到十月,就接連發生了好幾件轟動世界的大事。
先是科威特戰爭于1990年8月爆發。
伊拉克的領導人薩達姆·侯賽因野心勃勃,意圖將科威特變為伊拉克的第十九個省。
這場戰爭一舉攪動了中東的和平局勢,讓整個中東地區面臨戰火威脅,更導致國際油價巨震。
接著是1990年9月9日,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與蘇聯總統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會晤。
雙方就海灣形勢交換意見,表示要聯合反對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的行為,并致力于建立地區安全機制。
與此同時,雙方還定約要建立“新伙伴關系”,形成“世界新秩序”。
原則上,看似兩國是在為世界格局穩定努力,但實際上其實增加了不確定性,全球資本市場因此充滿疑慮。
再之后,1990年10月3號那天,東德和西德出人意料的為世界和平做出了表率。
兩德不惜以放棄十九萬平方公里土為代價,正式走到了一起,結束了分裂,完成了統一大業。
德國的基本法律還特意加了些新條款,意思表達的很清楚——德國的地界就這么定了,以后那些丟了的地方,咱再也不提了。
不得不說,德國這一手玩得既堅決又實在,就像是給全世界都打了個包票,讓人心里踏實,多少降低了中東之亂帶給世界的恐慌。
除此之外,要說這個時期還能吸引全世界矚目的重大事件。
恐怕就是從9月22日開幕到10月3日結束,在京城舉行的亞運會了。
本屆亞運會,共和國拿了183塊金牌,傲視亞細亞,成績斐然。
韓國第二,拿了54塊。
日本第三,拿了38塊。
朝鮮第四,拿了12塊。
再往下是伊朗,4塊,遠遠被甩開。
最慘的是老撾、澳門、尼泊爾、沙特,各拿了一塊銅牌。
所以說正是打這之后,甭管什么重大體育賽事活動,共和國都有了強大的自信。
不但有信心奪冠,更有信心辦好。
或許相比起我們在這場賽事中所拿到的獎牌,這樣的收獲和進步,才是一筆更有意義,也更為巨大的無形財富。
另外,國內的商業贊助賽事也由此興起。
李寧、國風、健力寶、易拉得、姜餅人、金利來、皮爾卡頓公司、中糧集團……作為出錢最多的幾家企業,在這次國際盛會中出盡了風頭,占盡了便宜,創造了巨大的經濟財富。
總之,1990年的亞運會就像是一條涇渭分明的分界線,標志著共和國就此走入了一個新的發展周期。
可以說整體社會對改革開放的認識,正在演變為精神和物質攜頭并進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