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他的技術還是真的,這年頭也沒法律管這種事兒,他鉆空子談不上違法亂紀。
可這年頭,標新立異你再能折騰,千萬不能放在明面上啊。
否則得到的不會是佩服,那就是多方針對和嚴厲打壓了。
看來,還是最好把收信地址挪個地兒最妥當。
可這年頭沒處租房,也沒處買房啊。
要不暗地里跟負責送信的郵差打個商量?
花點兒錢買個私人服務,讓他幫著先保管,私下里找他去拿信?
不,這樣更是欲蓋彌彰。
就怕讓人知道了底子,不出事還好,一旦……得到這兩封信,寧衛民心里好一陣狂喜,前幾天的一切懷疑和擔心都散去了。
因為只要廣告有了效果,就證明他的想法是可行的。
足以說明他的嘗試獲得了成功,這條路完全可以走下去。
隨后,他就把那兩位客戶的地址摘錄下來,另行更換了較大的信封。
然后把油印好的兩份資料分別給對方記了過去。
第一筆業務就這樣宣告完成了。
而自此,他似乎開始轉運了。
全國各地的來信,每天都在持續增加,三封、四封、六封、七封……
來信地址中不但出現了京城本地人。
最遠范圍也逐漸擴至黃河以南和北方工業重鎮。
顯而易見,這長達一周的空檔階段。
應該就是刊物發行的時間差,刊物讀者距離京城遠近以及郵局工作效率導致的。
寧衛民則為此越來越有信心。
因為每一封信件,都代表著一份五元的利潤落入口袋。
完全可以預見,照這個速度,廣告費用回收已經不再是問題,掙多少錢才是問題。
現在寧衛民是真的發現了,自己的神仙魚孵化技術,能孵化的根本不是魚,而是利潤。
每天都有一張張五元錢鈔票跟小魚兒似的自己游進他的手里來。
他所要做的,只需要把信拆開,把錢取出來,再寄一封回信而已。
而像這樣躺著睡覺就能掙錢的感覺,本質上是和比爾蓋茨一個樣的,是要多爽有多爽。
連他自己都佩服自己,經常忍不住得捶著床夸自己幾句“太牛X了!”。
然后再照照鏡子,無比幸福的道上一句。
“我怎么就這么帥,這么精明呢?連點兒缺點都沒有?真他媽痛苦……”
當然,這只是他自己臭嘚瑟。
實事求是的說,他可并不如自己感覺那么完美,這件事也不是一點副作用都沒有。
畢竟這個年代大雜院是沒什么**的,像他收信越來越多的情形,落在各家鄰居們的眼里是不能不生疑的。
像居委會主任的邊大媽,出于職責和好意。
很快就登門來問了。
“民子,你最近一段時間怎么有那么多信啊?你搞什么鬼呢?那些都是什么信啊?千萬可別惹出事兒來啊……”
好在寧衛民腦子也快,錢揣兜里可沒人知道,他只拿信瓤兒出來說話。
“大媽,您看看,這都是全國各地熱帶魚愛好者,我是把自己養魚的經驗拿出來跟人家交流。現在不是流行集郵呢嘛,我也趕個時髦,正好用這樣的方式攢點外地郵票啊?您說說,這是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