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的春節,對絕大多數的京城人來說。
恐怕是他們在整個八十年代里,印象最深刻,幸福感最強烈的一個春節。
原因很簡單,今年的春節對比去年,京城有關民生的各方各面都獲得了較大的進步。
甚至可以說趨于完美,就沒有明顯的短板。
首先社會治安獲得了大治,溜門撬鎖杜絕了,打架斗毆的也沒有了。
所有的年輕人都變老實了,該上班的上班,該念書的念書,沒工作的也老實家待著,不敢惹是生非了。
年前又恰逢大雪,整個城市籠罩在一片皚皚白雪之中。
這個年,無論是人的精神還是城市的環境,都感覺到清凈了。
這本身就讓人痛快。
其次,物資供應上也是比較充裕的。
不但油、酒、肉、禽、蛋、干貨,樣樣不缺,而且有些東西還率先一步實現“自由”了。
大米白面徹底放開了供應,隨時隨地隨意購買。
各個單位都發福利茶,各個單位都在做西服……
再加上對京城人意義頗深的老字號南味餑餑鋪“稻香村”,也在這一年的春節重新開業了。
京城還有了反季節的大棚綠色蔬菜,讓普通老百姓在隆冬之際,享受到了過去只有天潢貴胄才能享受的“洞子貨”,也能吃上新鮮的黃瓜、蒜苗、韭菜了。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這個年顯得豐美非常。
尤其讓人高興的是,好東西變多了,手里還有錢買呢。
別忘了,早在1983年的10月,大家伙兒就漲了工資。
大部分人每個月收入都會增加了七塊七。
甚至還有少部分的知識份子長了兩級工資,平均每月收入增加了十六塊二毛錢。
反過來,物價的變動卻因計劃經濟呈現出嚴重的滯后性。
所以這就讓大家伙很舒服了。
這幾個月下來,老百姓明顯覺得手頭寬裕了許多。
于是大家都體會到了一種好像實現了“共同富裕”的錯覺。
不相信的話,就看這一年人們是怎么放鞭炮的吧。
過去的春節,還從來沒有到了大年初一清晨六點,滿胡同的硫磺味兒還散不干凈的時候。
更沒有過爆竹蹦碎的紙屑鋪滿整條胡同的時候。
可今年,全都有了。
為什么?
不就因為大家伙覺著手里有點閑錢了嘛,就樂意多放點**個吉慶。
不夸張的說,今年大部分京城的鞭炮售賣點,在節前三天就賣斷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