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南北捏著下巴,心道拍攝可以,但是拍攝哪一部比較好呢?
而且這種電影說到底,也不是什么文藝片,也不能教人什么,能得獎的幾率也不大啊。
宮南北拿出紙和筆,開始隨意在上面寫著什么,這樣能方便他抓住靈感!
宮南北在紙上先寫下男男女,三個字。
這是參考了鬼吹燈系列的設定,這樣是比較吃得開的一種設定,像是上一世《某影忍者》中的小隊,就都是以這個設定組隊的。
男主肯定是自己,那不用想,不然怎么當最佳男主角。
男二也要是個胖子,胖子天生就會給人一種親近感和安全感。
所以在《盜墓筆記》和《鬼吹燈》中的男二,才會都是胖子。
至于雪莉楊和張起靈這兩個角色的取舍則有些困難,只能說各有各的好處。
但最后宮南北還是決定了用雪莉楊的角色設定,沒辦法,張起靈的人設真的太搶眼了,如果帶上他,宮南北主角的身份肯定會被壓制一些,這就是角色的魅力。
寫下了角色的設定外,宮南北開始設計故事主線。
他在本子上又寫下了探寶兩個字,尋寶也是分為好幾種的。
最為常見的就是藏寶圖,故事開端往往先講一個王朝的滅亡,留下一批寶藏,守護寶藏的人畫了一張藏寶圖,隨后寶圖流傳到某人的手上,這一家人好幾代都在尋找可是毫無收獲。
最后,一名子孫人品大爆發,發現了藏寶圖的秘密,最終尋找到了寶藏等等。
第二種則是考古,不管是專家也好,教授也好,他們在一些古代文獻中發現了蛛絲馬跡,然后帶人前往勘驗考古。
第三種則是盜墓,這其實跟第二種表現方式差不多,但卻更能讓觀眾有代入感。
現在的觀眾審美跟之前不一樣了,往前二十年電視劇也好,電影也好,主角一定是光明偉岸的。
他們身上甚至一點瑕疵都沒有,幾乎都是全心全意為人民奉獻的。
這種主角形象在當年是非常受歡迎的,但現在的觀眾卻不喜歡。
原因也很簡單,太假了,那種人更像是編造出來的圣人!
現在人更喜歡的是那些有點小毛病的主角,比如說貪吃,愛錢,好色等等都可以,只要在大是大非面前原則不亂就行!
因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這種身上有些小毛病的主角,反而更真實,更能讓觀眾有代入感!
像是那種盜墓挖到好寶貝,然后賣錢買豪車美女的事情,想一想都爽!
第四種,則是被動式,主角的身份可以是某某學者,然后被人家綁架,強行帶入研究某種東西,然后前往某地尋寶的。
這四種幾乎就是電影市場上最常見的了,但是選擇哪一種卻讓宮南北有些猶豫。
最終,他還是選擇了盜墓!
沒辦法,第一是因為這個題材在國內還沒有流行起來,國內目前的尋寶多是以第二種為多,這種新奇的開局,應該可以帶起一陣風潮。
但想要在國內得獎,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為盜墓再怎么說,也是犯罪!
就如同當年的《毛騙》,本子是好本子,觀眾的口碑也好,但再怎么行俠仗義,賊也終究是賊,得獎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