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葉北就被倒馬桶的聲音驚醒,天還沒亮,但這座城市已經蘇醒,夜香工已經推著車子挨家挨戶地倒馬桶了。
通海城有下水道,但只有那些有錢人的別墅和洋人的商行才有,絕大部分的市民還是要倒馬桶,每天一早定時定點。
葉北發現自己還要適應一下,畢竟在趙家村他隨時都可以上茅廁,但在城里可找不到那么多公共廁所,就算有,很多公共廁所也只是給男性解決小便問題的,并不能大號。
所以出門在外要是拉肚子會是非常尷尬的事情,異世界可找不到kfc或者超市去借廁所。
大家都起來了,都很早,真正是‘一天之計在于晨’。
晚上睡得早,早上起得來。
掃地的掃地,做飯的做飯,哄孩子的哄孩子。
張三抱著孩子在院子里走來走去,完全不像是一個走南闖北的尋寶人。
“我兒子,張君寶。”昨天的小娃娃一直在房里哭,沒讓他見外人,今天張三就把兒子抱了出來。
“這小子虎頭虎腦的,長大了一定是虎父無犬子。”葉北看他白白的圓臉,由衷地夸獎。
“我以后的衣缽肯定全得傳給他。”張三驕傲地說道:“等到三歲,我就準備送他到私塾去開蒙。”
三歲就開始讀書,真是辛苦。
一上午都是雞飛狗跳,張三讓人買了特產,讓兩位農戶帶回,這才放他們走。還特地讓他們給李家老夫婦帶回兩匹新布料,穿走他們那么多舊衣服,這些布料就當成是答謝。
店鋪開門之后,張三力邀請幾位客人去看看,特別是希望陸如荑去品鑒一下自己店里的貨物。
張記古董店,原木紅漆的招牌掛在屋檐下,這條街沒有霓虹燈,顯得相當古老,屬于古色古香的老街,很多洋人都喜歡這種風格。
抽走門板,算是開門營業了。
“師兄。”張三的師弟,是張老爺子的弟子。張三成家立業之后,老爺子就住在老宅里,并不和兒子一起住。
王孝閑已經知道師兄這次出門不順,帶回了一批客人,現在看這么多人站在店里,也不知道師兄是準備干什么。
“師弟,這位陸姑娘是民俗學者,我請她來看看。”張三說道。
民俗學者?王孝閑一臉懵逼,他二十五六歲的樣子,但十五歲的時候就在老爺子門下拜師學藝,有十年從業經驗,所以他完全不相信民俗學者。
擺在明面上的自然都不是什么寶貝東西,大部分都是騙人的家伙,就算偶爾有真貨也不過是大北朝的瓷器,也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這些都是賣給洋人的吧。”陸如荑知道洋人把九州瓷器當成寶貝,店鋪里面這么多瓷器肯定是為洋人準備的。
“正是。”張三完全不避諱:“洋人財大氣粗,而且喜歡瓷器,也不講究年代,好看就買,我的很多顧客都是洋人。”
“這些東西做工還行,但圖樣和樣式漏洞百出。”陸如荑指著幾個仿古花瓶說道:“這個是仿周朝陶釉的,可周朝根本沒有這種形狀的花瓶,上面的百鳥花紋也不對,周朝時期凰比鳳珍尊貴,所以圖也錯了。”
“沒錯,這東西確實錯了,而且錯得離譜。”王孝閑發現這個頭戴斗笠的女人還真有兩把刷子,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所在。不過他也奇怪這個女人在屋里還帶著斗笠,她看得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