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什么人啊。”看葉北帶走了一批人,留下的人憤憤然:“我要寫文章批判他。”
這是個好辦法,這年頭知識分子都喜歡寫文章隔空對招,媒體也喜歡這種熱鬧,能增加不少銷量。
林安追著葉北:“你能不能先具體說說如何實現宣言的內容,我雖然只有一個小小的雜志主編,但我很希望能傳播火種。”
“辦法是想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葉北說話是一套一套的:“總之我們要先調查,然后再發言。我們要先調查通海城的情況,然后還要去調查農村的情況,畢竟我們九州廣大的群眾基礎都在農村。”
這些年輕人顯然不太會接受葉北的先進思想,畢竟千百年來九州都是精英治國,他們不明白了解這些有什么用。所以葉北希望他們能先和平民交朋友,跳出光明社這圈養的環境。
先走出第一步。
林安等人是一臉崇拜,葉北隨便說的話都是他們聞所未聞的理論,難怪能寫出震撼人心的《火種宣言》。
葉北先帶他們去看看生產電影周邊的地方,那些匠人在惡劣的環境中做著惡劣的工作,但他們對葉北卻感恩戴德,因為葉北給他們帶來了工作和工錢。
那些木頭摩托車都是計件付錢,收入不錯。讀書人哪里來過這種木屑飛揚,噪音刺耳的工作場所,看著木匠們滿頭木屑,他們是渾身不自在。
但這就是九州真正的脊梁所在,是無數勞動人民支撐起了這片古老的土地。
就算是林安以前也覺得底層人是麻木和愚昧的,鼠目寸光,自私自利。但交流之后,除了這些缺點之外,卻能發現木匠身上有更多的優點,他們也會幫助鄰里,會通過勞動來改變生活水平,也會盼著孩子多讀書,同樣也會尊重讀書人。
“我現在知道為什么家里有孕婦,街道上的孕婦就多起來了。”林安突然說道,和木匠交流之后,他突然發現自己日常生活中忽視了太多的勞動人民,人力車夫,擺攤攤販,平時這些理所當然的存在都變得鮮活起來了,此時他是真的對葉北五體投地。通過實踐,更加證明葉北的話是完全正確的。
其他人也是如此,這座城市都變得不一樣了,連一直沉默寡言的趙自來都說了一句:“原來我一直錯看了這座城市。”
“我決定了,以后我要一直跟著你。”林安表示他要好好跟在葉北的身邊學習。
“行吧。”葉北自然不會反對,因為他也想要影響更多的人。
葉北身邊多出了幾個跟屁蟲一樣的年輕人,也算是一道景色了。葉北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盞明燈,他們希望看看葉北到底是通過什么經歷才得到這么多睿智的結論的。
在廣播局,葉北除了工作,還要關心員工的生活,偶爾還要和瞎子阿明一起合作創作音樂。在劇組,除了提意見之外,他也會和大家打成一團。他雖然是局長和導演,但并不會讓人產生疏遠的感覺,大家只會覺得所有人理所當然地是團體的一員。
林安看到葉北如此平易近人,也是努力模仿,也希望自己能和更多人成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