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北運筆如飛,把這些都記錄下來:“那公主還記得你父親有什么愛好么,平時除了處理國事之外,會干什么?”
“看書吧,我的記憶里父皇總是在看書,但看的是什么書卻不記得了。”
此時太保插入說道:“殿下,請允許我說一句。”
“請說。”公主讓太保老頭陳述。
“遵旨,其實先帝在世的時候,最喜歡王震的書法,經常會和大臣們一起臨摹練習。最喜歡的書也是《王震文集》。”太保是要做補充說明。
王震?葉北悄悄看了一眼吳冰,發現對方也是一臉茫然,沒辦法,九州的文學家浩如煙海,不可能每個人都認識。除了幾個大名鼎鼎的大家之外,葉北沒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但他知道就算不出名的文學家,也不代表他們的思想果實不行。他們之所以不出名,或許只是思想不符合潮流。
流行不代表思想深邃,流行只代表這些作品符合大眾審美。不流行不代表不深邃,只能說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流行起來。
顯然這個王震就是不流行的作者,但依舊有少量的擁躉。
“請問這個王震是?”
“王震是一個玄門求道者,著有《王震文集》《昆侖劍經》《亂絮集》等作品,其思想主要是‘無仙’,他認為仙人不會干擾我們的生活,所以生活在人間的人要相親相愛共渡難關。”“這也是先皇一直以來的希望,他希望九州的所有人都能團結起來,一起對抗列強的挑戰。”
葉北點頭,原來如此,難怪皇帝會喜歡王震的作品,那種局面下可不是就希望大家一起團結么。
可惜了,想法最后還是讓步于事實,最后皇帝還是被推翻了。
“那么當時九州已經風雨飄搖,皇帝又是在什么環境中登基,登基之后又做出了什么樣的政策改變,最后面對九州的動亂又有什么想法,又是落得什么樣的結果?除了已經流傳出來的史料,你們還有什么補充的么?”
“父皇登基之時,我并沒有出生,但父皇駕崩的時候,我就在宮內,軍隊沖進了皇宮,我沒有見到父皇最后一面,但我知道父皇讓三大護衛放棄了抵抗,慷慨赴死。因為他知道這是九州的選擇,他不能對抗九州的人民。”在她的描述中,先帝最后的時刻也是從容不迫的,是考慮了九州的現狀,慷慨赴死。
這和鐵護衛的描述完全不同,根據鐵護衛的描述,他們反抗到了最后,皇帝讓他們先走一步,最后自己留下來戰斗到死,這才被羅雄殺害。根據鐵護衛的描述最后皇帝也沒覺得自己對不起九州,所以英勇反抗,最后戰死,根本沒有放棄抵抗這一說。
根據師姐狼狽逃出皇宮的現實,也可以看出當時戰斗是很激烈的,所以葉北更相信鐵護衛的講述,相信皇帝是戰死的,而不是投降后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