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瑩已經得知,陳子昂和天水影視有一份特別的合約。
李秋婷跟陳子昂回公司,李隆基和陳思雨也跟著過去。
公司茶藝室內。
李隆基準備跟陳子昂攤牌,這也正是陳子昂想要做的事。
李隆基是不怎么相信陳子昂能寫劇本的,至少要先拿到劇本,他才相信,然后再看看陳子昂所謂的劇本,是不是他要的劇本。
作家和編劇,可是兩碼事。一個編劇一定能寫小說,散文,詩歌等一系列的文學作品,作家也可以寫劇本。畢竟都是筆桿子工作,想寫不難,想寫好就不一定了。
但是,兩者的區別仍然很大。
第一,思維不同,作家屬于文學性思維為主,而編劇往往是畫面性思維為主。戲劇編劇的文學性要強點,但始終不是傳統作家,一樣要考慮舞臺呈現問題,但是其文學性大多體現在臺詞上。而影視劇編劇的思維就更加畫面化。
第二,寫作方式不同。小說的語言很多情況下具有解釋性,或者說具有很多的情緒性描述。但是編劇的寫作方式以描述性為主,沒有什么修飾,好的編劇的劇本是很干的。所有的情緒變化需要全部外化動作,用于呈現。學習時就慢慢的去粉飾的寫作習慣就養成了。沒有用的解釋性語言不寫,表達不清的情緒描寫不寫。比如:“內心悸動,黯然失色”劇本會寫成“低下頭,沒說話,身體在顫抖,手死死的捏住自己的衣角”等。因為第一種寫法會被導演和演員問:怎么演?
第三,創作模式不同。作家往往是獨立創作,而電視劇,電影往往是團隊創作。劇本成行之后還受到導演,演員二度創作的改動,實際拍攝時還會遇到別的問題。舞臺劇編劇,雖然大多也是獨立完成,可是也受到劇場制約,像很多舞臺劇是在劇場完成的。
第四,創作目的和受眾不同。文學創作的目的是文字性表達,受眾是廣義的普遍群體。而劇本服務于拍攝和劇場,內容實際使用者是狹義的,為拍攝劇組或者劇團。
李隆基拍電視劇和電影二十多年,主要是拍電視劇,見過太多編劇。
一個好的導演,最喜歡的就是一個好劇本。
而好劇本,就是從編劇那來的。
所以導演喜歡編劇也不例外。
當然,自負清高,認為自己會講故事的導演,對編劇就不那么待見了。
編劇地位再不高,也不阻礙所有導演對好劇本的依賴和青睞。
“子昂,不知道劇本什么時候能出來?”李隆基問道,《笑傲江湖》剛立項,最早也要明年才開拍,現在項目的首要工作就是劇本。
只有拿到劇本,敲定劇本后,才開始劇組籌備,邀請演員。
“馬上就能出來了。”陳子昂知道李隆基和陳思雨在想什么,老神在在。
“馬上是多久呀?”陳思雨笑道。
李秋婷看向陳子昂,她對劇組的分工是很清楚的,畢竟她也混劇組超過十年了。
陳子昂能寫劇本?
這時,茶藝室的門被推開。
李慧額頭上有些汗漬,抱著一摞文件進來。
“這不是出來了嗎?”陳子昂笑道,接過李慧手里的文件。
李慧幫他回他租的房子里拿劇本過來了。
李隆基、陳思雨和李秋婷都吃了一驚。
陳思雨擦汗,小說還沒完結,劇本就出來了啊。
不過想想也是,小說實體或電子版沒完結,是因為陳子昂在控制著,估計早就寫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