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一出,幾位大老爺看陳子昂的目光都不一樣了。
怪不得深得關馨馨寵愛,這個時候讓他出來題字,關馨馨來寫。
幾位以前跟陳子昂素不相識的女孩,看陳子昂的眼睛放光,有因為他的詩,有因為他深得關馨馨寵愛。
關馨馨,何許人也?
來之前,長輩們都提醒了,最要尊敬和小心的就是關馨馨,別把她得罪了,免得坑爹坑媽。
大老爺們官再高,對文人還是很尊敬的。
古來圣賢都是值得整個民族尊敬的,他們的思想和作品影響著一代代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教師是第一線,而教師背后,支撐著的就是圣賢的思想和作品。
“英雄出少年!”
“好詩,從未見過這么優秀的詩詞作品。”
“后生可畏,教科書級別的詩歌!”
一群大老爺們稱贊,并未違心。
他們確實沒見過這么精彩的詩詞。
在這首詩面前,古文人的那些描寫黃鶴樓的詩詞,都黯然失色。
當然黯然失色了,前世,《黃鶴樓》這首詩不僅是崔顥的成名之作、傳世之作,也奠定了他一世詩名。
前世,《唐詩三百首》是后人對唐詩精粹的選集,就把崔顥這首詩列為七律之首,可見世人對此詩的器重。
當年,詩仙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作,為之斂手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黃鶴樓》雖不協律,卻仍然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
關父和關母看到這首詩,心里有些想家了。
封侯非我意,封疆在外,是沒辦法的事。
女兒都不喜歡這里,想在故鄉。
哪里都沒故鄉親切和熟悉啊。
幾個大老爺們非常喜歡這首詩,也是因為后半段的抒意,說出了他們的心聲。
走仕途的,走到他們這種高度,幾乎都是背井離鄉。
為理想也好,為人民也好,總之,他們是真真切切離鄉了。
身居再高位,人生路走得再順,再遠,心里總有一個角落,為故鄉留著。
邱磊有些羞愧難當,他開始還覺得他這個曾經的才子也能寫出這種詩歌來。
結果發現,簡單質樸后面,埋藏著大才華。
越是簡單,越是難以抓住。
返璞歸真,才是真的真。
關父和關母對陳子昂的印象更加好了。
他們最怕陳子昂滿身銅臭味,或是沾滿娛樂圈的浮躁之氣。
現在看來,那種人,是寫不出《黃鶴樓》來的。
關天羽和關丹丹滿眼冒星星,大大太厲害了,子昂是最棒的。
關國羽一臉鄭重,他小看陳子昂了。
關妮兒秋眸如水,家里都說關彤彤找了個好男朋友,青年才俊,夸得很厲害,她見到陳子昂之后,也沒覺得多厲害。
結果,他和關馨馨來這么一出,還真讓人刮目相看。
這就是才氣,智慧的結晶。
古時候,戰亂紛飛,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
其實不然,文平內,武攘外。
在和平年代,文化精華更是極其珍貴。
思想和文化,才是一切的基礎。
不怕核武,只怕使用核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