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最大的資本是,我們還年輕,未來是我們的!”陳子昂笑道,語氣平淡,沒有熱血,沒有激情。
但田曉生和郝健卻胸中激蕩。
“將來你們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繼續拍電視劇,二是拍電影。也可以兩條路同時走,我最不差的就是劇本。”陳子昂對田曉生和郝健說道。
郝健眼睛放光。
他就是被陳子昂的劇本吸引的,所以這一年工作特別有干勁。
更主要的是,陳子昂給他機會,給他成長的時間和空間,并且打算投資。
很多導演,并不缺劇本,缺的是投資方。
就算幾百萬的小成本電影,投資方也不會輕易投。
投也要看導演的資歷。
新人導演,到處求投資,不知道遭受多少白眼和閉門羹,最終成功的也寥寥無幾。
畢竟大家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
陳子昂把田曉生和郝健當璞玉來打造和投資,簡直是一條龍服務。
這在導演界,是很少見的,鳳毛麟角。
有也是一些有天賦,有點資歷的。
如李一柏,他也不是一開始就被東家重視,直到《匆匆那年》上映,票房大賣后,才被東家重點培養和投資。
聊了很久,陳子昂先走,他習慣鍛煉,要回去跑步。
李秋婷暫時不走,留下來跟田曉生和郝健多聊幾句。
“你們老板壓力很大。”李秋婷跟田曉生和郝健說話,沒遮遮掩掩。
田曉生和郝健一愣,不說話。
李秋婷繼續說道:“其實你們陳總當初是想邀請有點名氣的導演來掌鏡的,額外條件是帶你們兩個。”
田曉生和郝健心中一驚,原來還有這事?
陳子昂和李秋婷以前都沒跟他們提過。
“可惜……”李秋婷有些怨氣和壓抑:“他們都不肯過來,任你們老板再讓步,也不肯。非要開出他無法承受的條件。”
田曉生和郝健沉默,想象當初陳子昂為了培養他們,低聲下氣去求別人,他們暗暗握緊拳頭。
“陳總請了好幾個,最后你們也知道了,沒一個肯過來。”李秋婷臉色冰冷,她想起背叛友誼的李一柏,狠聲道:“你們兩個,給我和陳總爭口氣,陳總心里怎么想我不知道,但半年過去了,到現在我都咽不下那口氣。”
田曉生和郝健臉色陰沉,是誰?
他們覺得,那幾個陳子昂和李秋婷請不來的導演,不僅是不給陳子昂和李秋婷面子,也是看不起他們兩個新人,所以不愿意帶。
如果有人帶,他們這幾個月的籌備和執導,怎么可能這么累和辛苦。
自己摸索過河,是比不上有人帶進步快的,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秋婷姐,您放心,我們兩個會努力,早日出師,獨擋一面。”田曉生和郝健表決心。
新人很需要扶持,陳子昂和李秋婷對他們倆抱很大期望,有知遇之恩。
李秋婷跟他們再聊幾句便也離開。
回到劇組租下的酒店,李秋婷換好衣服后,去陳子昂房間找他。
陳子昂正開始跑步,滿頭大汗過來給李秋婷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