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尷尬,大伯不愧是中學時組過樂隊的存在。
大姑是五兄弟姐妹里的老大,四十六七歲了,比年紀最小的妹妹關馨馨大一輪還有余。
“因為你的那首《黃鶴樓》,我特意再去江城登黃鶴樓。”大姑很和藹可親,跟陳子昂像是平輩論交,沒太多長輩姿態。
“大姑一定時常想念千年前的黃鶴樓吧。”陳子昂謙遜道,跟文藝女聊天,就得文藝點。
大姑好奇問道:“你還能寫關于樓的詩詞不?《黃鶴樓》這首詩放在詩歌發達宛若燦爛星河的唐代,也是千古一絕,一顆最亮的星之一。”
“可以的吧,今年春夏我會隨我的一個劇組錄制節目,到時候真正見識到那座我沒見過的樓閣,應該可以出來。”陳子昂說道。
“那太好了!”大姑很高興,拉著陳子昂嘮。
老爺子和老太太想多跟陳子昂聊聊都不行,大女兒碰到同道中人了。
等一大家子吃晚飯,天早就黑了。
幾輛車把一大家人拉去老幽州街看燈會。
元宵燈會熱鬧非凡,幾撥人分開逛燈會。
大姑跟陳子昂有很多共同語言,拉著他聊詩歌,聊歷史文人景觀。
陳子昂有點后悔瞎掰了。
很多歷史都是他照搬前世說的,但對大姑來說,就像是秘辛,或者說是需要研究很深才能知道或推測出來的。
“子昂,我媽很欽佩你的才華,擇日不如撞日,滿足下她的心愿,來一首唄,就以元宵節為命名,怎么樣?等春夏太久了。”正逛著燈會,大姑的小兒子杜少陵在一旁說道。
杜少陵對明星不感冒,尤其看到陳子昂一整晚跟他媽媽那么能說,覺得陳子昂肯定很會花言巧語,才追到關彤彤的。
雖然陳子昂的能力有目共睹,真材實料是有,但杜少陵覺得肯定是夸大了。
大姑眼前一亮,她是很文青,但也不好強求陳子昂落筆。
兒子這么一說,她并不阻止,相反,覺得很合她的意。
“走這么一遭,正好來了點靈感。”陳子昂看了看四周,笑道:“有筆墨嗎?”
一旁的關馨馨對杜少陵說道:“去跟那邊的攤子說下,借用筆墨。”
杜少陵看著那邊賣字畫的攤子,臉色發苦,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啊,他怕過去被人家拒絕,人家做生意呢。
不過他也不得不領命過去。
陳子昂等人跟在后面。
走的時候,陳子昂扭頭,發現關彤彤和關丹丹都不在。
這兩姐妹不知道跑哪兒逛去了。
陳子昂也不擔心,老爺子和老太太都來逛,這里的安保比平時加強不知道多少倍。
除了貼身的保鏢,還有很多隱形的安保。
賣字賣畫的攤主很好說話,在杜少陵說借用筆墨后,很爽快答應。
陳子昂提著毛筆,正想下手,關馨馨接過去:“我來吧。”
在尋常人眼里,陳子昂的毛筆字是還行,但在大姑,在關馨馨這類人面前,顯然是不夠看的。
關馨馨不想陳子昂丟人。
眾人一個個看著陳子昂。
陳子昂則看著滿大街掛著燈籠和彩燈的綠化樹,然后念道:“青玉案·元夕。”
這一念,不止杜少陵等晚輩一頭霧水,連大姑也有些不解。
青玉案,是什么詞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