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前世差不多一個吊樣。
前世的娛樂圈,簡直無藥可救,市場和人心被玩壞了。
那次影視圈陰陽合同黑幕曝光之后,更是讓許多民眾對娛樂圈產生厭惡感。
鬧得沸沸揚揚幾個月后,稅務局介入,使得影視圈執行新稅制,稅率從原本最低6.7%左右,直接飆升到42%,而且要求按照新稅制一次性補繳6個月的稅款。
可某大陸電影公司高層卻說,以一億元片酬為例,按新稅制要多繳納3100多萬元的稅,因成本大增目前全國叫停了70多部影視作品,還有幾個影視公司因為補繳稅款而宣布破產,他不服的反問記者:“這叫什么依法治國?”
這種人,真可怕,這才是依法治國啊,對方卻跟個文盲似的。
由此也看出之前的稅制,折射出了中國社會巨大的稅負不公平,以及明星驚人的貪婪。
年入上億的大明星稅率是6%左右,怎么會這么低?他們個人收入這么高,按照正常人的理解,怎么也不可能只有6%吧,江南皮革廠繳納的增值稅率都比這個高的多。
事實就是這么低,按照公開資料顯示,明星的公司開在不同的地方,稅率就都大抵如此。
如果明星的公司開在霍爾果斯,頭五年可獲免除五年企業所得稅,稅率是6.78%(6%增值稅+0.78%附加增值稅)。
很多電影后面都看到鋪天蓋地的霍爾果斯XX影視公司,全是那些明星特地開的避稅公司。
大明星一部戲動不動就幾千萬上億,看似妥妥的適用于45%的稅率。
然而事實卻不是。
富人都是按照3%繳稅的,有的是按照0%繳稅,只有普通人才是按照45%繳稅的,曾有明星聲稱自己從未繳納過個人所得稅。
明星不納稅,但是那些老老實實拿工資的人,卻要嚴格照章納稅,能達到35~45%這一檔的,全是中產精英,確切的說都是高科技人才,年入百萬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一定是高科技行業的頂尖人物才能做到,但是很可惜的是,這些人都是拿明面工資的,沒有灰色收入,無法做賬避稅。
高科技領軍人物按照35-45%納稅的同時,明星們按照6%進行納稅,導致國家出現了巨大的稅負不公平。
面對貪婪的明星,地方政府會制定這么低的稅收優惠,其實也無奈之舉,因為嚴格按照稅法,他們征收不到稅。
如果嚴格按照稅法,年入上億的明星一年繳納差不多4500萬的稅收,這簡直是要了他們的老命,所以這些明星都會想法設法避稅。
怎么個避稅法?明星會成立工作室或者公司,把明星的片酬打入公司,按照《公司法》而不是《個人所得稅法》進行納稅。
常人以為這也可以,企業所得稅也不是個小數呢,但是明星依然不想交,他們會聘請理財顧問或者是專業的第三方財稅機構進行操作,把這筆錢以各種名義轉入B公司,然后以各種名義轉入C公司,每一層都塞進大量的成本,經過層層轉移后,賬目顯示這幾家公司全部處于虧損狀態,無需納稅,這個時候再通過種種手段轉移到明星指定的相關賬戶,綜合成本非常的低。
地方政府只能對明星說,你們就別到處操作了,與其把這個錢交給財稅公司,層層消耗掉,還不如交給我們,我們就按照你們的成本,6.7%包干了,你們給我們這個比例的稅款,我們就給你們完稅證明,你們省事我們也省事。
明星的真實稅負就是6.7%左右,這個稅率可以說是非常低了,比一般的工薪層還要低。既然是這么低的稅率,明星應該是依法納稅了吧,這簡直是白送啊。
但是“陰陽合同”告訴人們,即便是這么低的稅率,明星依然不想繳納。按照曝光的陰陽合同顯示,明星拿出1000萬走賬納稅,稱之為陽合同。還有5000萬直接地下現金,稱之為陰合同。
為什么這么做?因為6%那也是錢啊,明星連這6%都不想繳納。
后來,稅務總局親自插手,決定把明星的個人所得稅統一征收35%,增值稅按照6%,還有0.78%的增值附加稅,合計41.78%,接近42%,并要求按照新稅制一次性補繳6個月的稅款。
個稅沒有按照最高檔45%處理,而是按照35%處理,這已經是網開一面了,哪個大明星的年入會低于100萬。
這么看來,這些大明星和大影視公司會感恩戴德嗎?
沒有!
他們認為這個新稅制非常不合理,叫苦連天,還聲稱如果這個稅負成本由投資者支付的話,那么相信不會再有人投資拍戲。
陳子昂就呵呵了,每年賺那么多錢,照章納稅就活不下去了,那實體工廠和工薪階層豈不是早就應該破產了?
明星一部戲賺一個億能生存,一部戲賺5000萬就活不下去了,那別做這一行了,換人行不行?
不過這些有錢人說的倒是實話,他們享受了多年的低稅負,突然拔高到這么高,他們當然受不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可惜的是,明星新稅法執行半年后,大家都發現,明星沒有個人所得,錢全部在他自己名下的公司賬上,而公司賬面,是虧損的。
無法征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