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生指的是自己的電影會力壓兩年前火了的《匆匆那年》的續集嗎?”
“草,新人新電影,口氣好大。”
“《匆匆那年》當年可是很火的,一千萬成本的電影,拿到了好幾億票房,幾十倍的利潤啊。”
“演一部小品出名,就得意忘形了。”
“哪有,《天龍八部》他是導演呢。”
“哈哈,干起來了?”
“伯玉娛樂的作品?”
“這下熱鬧了,就知道伯玉娛樂不老實,嫌娛樂圈不夠熱鬧。”
“主動挑事啊這是。”
“坐等笑話,現在的炒作都層出不窮。”
“有那意思嗎?”
“人家只是說3比2大,沒毛病啊。”
“陰謀論好多,一句簡簡單單的話,非得被曲解成幾十種含義。”
“這就是人心嘛,正常。”
“……”
李一柏看到這句話后,卻認為是真的。
田曉生明顯就是在找事,刷存在感。
“什么感覺?”明珠影視副總監何謝跟李一柏聊天。
李一柏的工作室就掛靠在明珠影視下面,明珠影視是他東家。
明珠影視是明珠娛樂的大部門,而明珠娛樂是不比環亞弱的娛樂巨頭之一。
“每到這個時期,圈內不都到處在炒作嘛,很正常。”李一柏表面很平靜,他這兩年風生水起。
他執導或有參與的電影,票房都大賣。
當然,因為不是好萊塢那種投資成本巨額的大片,票房沒法比。
但說到利潤,他的作品卻非常高。
高到好萊塢大片或國內大制作都比不了。
投資一億的電影,票房十億,總體上利潤就是十倍。
但電影票房,不是投資越多掙的就越多,且它天花板差不多能看得到。
比如現在十億俱樂部的電影就不是隨處可見,且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投資了幾千萬甚至上億的。
即便一部電影投資十億,全球票房一百億,利潤也只是十倍。
李一柏這兩年參與的作品,卻都是超過十倍的。
雖然說表面對田曉生的挑釁不屑一顧,但李一柏內心還是很不爽。
首先,這個初來乍到的電影導演新秀太不懂尊重前輩。
其次,他這兩年是靠《匆匆那年》崛起的,現在拍第二部,信心十足,田曉生拿什么跟他比?
最后,他一想起當初李秋婷當面戳穿他面目的情景,就很難堪,對李秋婷和伯玉娛樂的怨恨與日俱增。
“你要不要宣傳的時候,也給媒體來幾句刺激的?”何謝笑著問道。
李一柏猶豫了一下,說道:“再看看吧。”
第二天,宣傳的時候,李一柏接受媒體采訪。
媒體從來不嫌事大,詢問李一柏:“李導演,田曉生導演在昨天播出的節目里說過,3比2大,似乎在說他的電影比你的電影好,你怎么看?”
李一柏不太想讓田曉生借勢,所以不想回答。
他李一柏在電影圈不雖然是大導演,但也不是田曉生這個第一次拍電影的人能比的。
現在這個話題很熱,李一柏要是不回避,就是給這個話題添火。
這不是給田曉生宣傳嘛?
李一柏才不想讓田曉生蹭他的流量和熱度。
不過,看到李一柏有些不想回答,記者又出聲說道:“李導演,你是對自己的票房沒信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