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趙煦身前,沒有其他人那么卑躬屈膝,語氣也是干脆利落,道:“官家,微臣昨日上任國子監祭酒兼任太學院長,必將嚴肅整頓,嚴禁治學。”
趙煦認真打量著他,微微點頭,道:“蘇相公再三向朕提及沈卿家,朕也看了不少沈卿家所著書籍,當真是內容淵博,令朕大開眼界。”
沈括道:“不知官家說的是哪一本?”
趙煦另一側的陳皮頓時皺眉,這沈夢溪未必太不會做人了吧?官家這客套話都沒聽出來嗎?要是官家回答不出,是官家尷尬還是你尷尬?
“夢溪筆談。”
趙煦隨口就道:“里面對各種工藝的總結很好,對朝廷,邊境,稅賦等利弊描述很真實,意見中肯,令朕大受啟發。”
沈括微怔,沒想到官家真的看了。
趙煦確實看過,之前困守在福寧殿的時候,趙煦看了很多書,后來在垂拱殿想對現實情況有所了解,找了很多資料看,《夢溪筆談》就是其中之一。
趙煦慢慢踱著步子,道:“對于沈卿家說的那些問題,朕以及諸位卿家都有過深入的討論,思考,現在朝廷改制,推行‘新法’,就是要解決問題。你雖然不愿意再出仕,但以往的經驗還是給了我們很多參考……”
沈括是‘新黨’,變法派,深受王安石信任,最終去職也是因為黨爭,現在六十多了,沒了以往心氣,一直隱居在夢溪園,要不是蘇頌相招,他都不肯出來。
蘇頌雖然是‘舊黨’,但他在‘旁門左道’上的建樹,令沈括十分佩服,兩人志趣相投,摒棄政見,倒是相處的很好。
沈括聽著趙煦的話,臉色有些動容,旋即就恢復平靜道:“臣也希望對朝廷有所助益。”
趙煦走著,回頭看了他一眼,道:“沈卿家著書立說,沒有錯。但朕看來,還是不夠的。那么多好東西,不能停留在紙面上。朕想著,在太學里,要成立一個機構,對一些好的東西,比如,農業,天文,地理等等,都可以加以推廣實用,此乃利國利民的大舉措,不可等閑視之……”
沈括一怔,連忙追了一步,道:“官家真的要推行?”
趙煦點點頭,道:“醫,農,工,天文,地理,算數等等,不止要廣而推之,朕還打算,在學院里設立必學科目,科舉還要考……”
沈括頓時激動了,沒了之前的倨傲,道:“官家,此事,是交給微臣嗎?”
趙煦停下腳步,看向他,道:“朕的想法是,在國子監下,設立各類機構,進行大力推廣,太學里,除了教書育人,還要有專門的研究機構。我大宋文道昌盛,其他的更不能落下。利國利民之事,為什么不做?”
沈括臉上振奮,連聲道:“官家說的是官家說的是……”
文道昌盛的其實有一個弊端,就是壓縮其他的生存空間,當儒學鼎盛的時候,儒學之外的東西會遭受前所未有的排斥,擠壓。
沈括對此深有同感,他的《夢溪筆談》一出,不知道遭受了多少口誅筆伐,一度被查禁。
雖然其中有黨爭的緣故,但根由還是儒學的歧視。
趙煦看著沈括,道:“戶部那邊,會單獨給國子監編算預算,三年暫定五百萬貫,既要按照計劃擴大書院,也要加緊對各類工藝、器械,學科的研究,推廣……”
沈括激動不已,連連點頭,已經說不出話來。
要是國子監真的能這么做,絕對是利國利民,前所未有的大舉措!
長此以往,不知道要造福多少百姓,對整個大宋會有多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