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羽竹意識到常我龍是在盯著自己,便對著后者有禮貌地點了點頭。
早間聞得一種魏晉風度,包括真性情、美儀容、尚自然、愛智慧、重門第,除了最后一條,其他的放在眼前這位常我龍公子身上,都有所體現。
而東卦城是以崇尚人人平等,不講門第為基本,所以東城風度,也就成了真性情、美儀容、尚自然、愛智慧、輕門第,也是獨有一番特色。
“常公子,這東郭榜是……”
雖然汪羽竹在云背村時,已經聽郭蕊說起過關于東郭榜的相關事情,但他依舊佯裝不知,作求問態,向幾步遠的常我龍請教。
畢竟在聽說之后,汪羽竹對其依舊也只是略知一二,聽聽排名于東郭榜第四名的常我龍講講,可能會收獲更多,汪羽竹內心這么思索著。
常我龍也很配合,似乎早就準備著要回答汪羽竹類似的問題,只是欲擒故縱般地詢問了一聲“有興趣聽聽?”,然后就自顧自地開始了長篇講述。
“要說這東郭榜的起源,還要從六十年前說起……”
暈,六十年前。
那時候的太孚已經二十五歲了,十五歲的時候,他跟隨化名為段子淵的師父上了瑞云山。
上山之后,段子淵兌現了他的承諾——讓太孚變強,他將自己的御用劍法傳授給了他的第一位門徒,并隨口給這套劍法取了個名字,段氏劍法。
太孚的覺悟并不差,只是鉆研這套劍法,將其修煉至巔峰水平,卻整整用了十年的時間(端木南從七歲開始修煉段氏劍法至巔峰水平用了八年時間,汪羽竹和柳佳瑩現在依舊是鞏固水平,馮鎮清則是方才達到初成水平)。
他對自己的要求很嚴格,每一套招式,每一個動作,他都能做到沒有分毫誤差,幾乎達到了他師父段子淵才有的水準——神煉。
可還差一點。
而就在這還差一點的時候,段子淵譴他下山了,他本想留下,但段子淵卻說這是命令,沒有商量的余地。
并且交給了他兩項必須完成的任務:做卦國城主;等一個人。
盡管段子淵足夠無情,想趕走太孚一點都沒有留他的意思,但他的徒兒也理解他,畢竟如果沒有段子淵,他說不定早就被攆死在昔日的東卦城了。
一想到昔日的東卦城,太孚的目光重新熾熱起來。
做東卦城城主,這是他曾經夢想過的事情,建立一片沒有階級歧視、沒有貴族壓制的凈土,不正是他一度的夙愿嗎?憑已經變強的他,能完成這份宏圖嗎?
結果是能。
太孚重新回到了東卦城,準備私下里發展自己的勢力,然后再尋找合適的機會揭竿而起,推翻當時以為赤靈爵的統治。
他覺得應該會很困難,結果卻意外地比預想中容易了許多。
一方面,東卦城真正意義上的赤爵已經寥寥無幾,白爵和無爵的力量逐漸變強,而所剩的那些寥寥無幾的赤爵貴族,卻依舊在城主的庇佑下大行其道,欺壓百姓,起義勢在必行。
另一方面,就是出山的太孚,實在是太強了,而且他的身邊,還有八位忠貞不二的戰士,也個個都是功夫了得,加上民眾的呼吁,很快就奪得了東卦城的兵政大權。
太孚并沒有殺掉原來的城主,反而對他以禮相待,這一舉動,徹底瓦解了那些蠢蠢欲動,想要力挽狂瀾的赤爵貴族,一部分離開了卦國,另一部分則是在太孚的默許下老老實實做起了平民,得以善終。
權力初得,就要立威,為了避免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的不實之舉,太孚設立了東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