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也沒有用。
箭雨一直下,氣氛不融洽。
后來聽人講起這件事的李世民失望透頂,暗自下定決心——
如果有一天,自己面臨這樣的場面,一定不會如此不堪,如此無能,如此懦弱。
李世民冥冥中覺得,時間會給自己證明的機會。
或許真的有一天,他也會遇到和楊廣同樣的處境。
那時候,他將馭馬當先,站在萬軍陣前,揮劍指著敵人的鼻子罵娘。
至于躲在雁門關里的楊廣,李世民撇了撇嘴,只有一句話想告訴他:
哭可以。
別當著這么多人哭啊。
讓李世民徹底對大隋朝死心的,是楊廣的言而無信。
在受難之秋決死之時,楊廣親巡部隊,許諾:
“守城有功者,無官直除六品,賜物百段;有官以次增益。”
那便是——沒官的直接六品,賞賜綢緞百段;有官升六級,賞賜倍增。
楊廣還不斷派出使者,慰問將士。
使者一天得跑了七八十趟,反復給眾人講:“圣上說啦,突厥退兵之后,封賞馬上到位,一定不會讓有關部門的官吏玩刀弄筆,詆毀大家的功勞,耽誤大家的富貴。”
將士們一聽天子都這么說了,那還不玩了命守城殺敵。
大家晝夜不眠,奮力作戰,死傷慘重。
死了就算了,活下來可要喝酒吃肉、升官發財的。
歷史再一次證明,君無戲言是歷史上最好笑的戲言。
不久之后,突厥大軍真的撤退了。
楊廣封賞,參加雁門關營救的有一萬七千將士,最后獲獎的一共一千五百人。
而且,授勛全部降格。
降到李世民覺得史官都不好意思記載。
而說好的綢緞絲帛也全部打水漂。
是時恰逢楊廣又在琢磨著討伐高麗,廣大將士義憤填膺,就差殺到宮里指著楊廣的鼻子罵爹。
民部尚書、東都留守,后來死時有萬人送葬的樊子蓋懇請楊廣遵守先前的承諾,不要失信于將士。
楊廣卻說:“你他娘的想要收買人心!”
您咋這么說話不算話呢。
說出來的都是屁嗎,風一吹就沒了。
都說楊廣老爹楊堅摳門,每餐就吃一道菜,嬪妃不許用金玉,馬車要多破有多破,但人家對自己摳對別人不摳啊。
楊廣這貨,特么的自己吃好的穿好的,就是不舍給別人一點點。
那天晚上,李世民躺在床上,腦海里全都是楊廣趴在龍椅下面,抱著兒子痛苦流涕的畫面。
這就是所謂的天選之子嗎。
這就是坐擁萬里江山的帝王嗎。
這就是他為之效忠、不惜生死的圣主嗎。
忒他娘的窩囊了!
李世民半夜走出屋子,爬到自家院子的房頂,遙遙南望,望著京都,望著紫薇城的方向——
那個曾經被龍氣環繞、令人向往的大隋國都,不再遙不可及。
那座曾經金碧輝煌、莊嚴肅穆的皇宮,不再令人敬畏。
那方天底下只有一個人才能坐下去,金燦燦的皇座,也不再光芒萬丈。
在一片旌旗搖動之中,在將士們的怨聲載道之中,李世民看到了楊廣的卑微和不堪,看到了皇帝的出爾反爾。
皇帝至高無上的形象在他心中轟然崩塌。
對于隋朝,對于天子,對于隋煬帝身邊粉飾太平、溜須拍馬的臣子們,對于連小小高麗都打不過的隋朝軍隊,李世民心里面再無半點敬畏。
正如此刻,李世民即將直面楊廣的心腹:王威和高君雅。
他心中只有熱血在沸騰,只有激情在燃燒。
只要殺進這郡丞府,抓住王威和高君雅,就是利箭出弓,再也收不回來了——
當然,李世民從來沒打算收回來。
要殺就殺個痛快,殺個天昏地暗,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今夜是第一夜,埋葬昏隋的第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