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娘的,”
結社率扯下枝葉樹冠,重重摔在地上,
“中了漢狗的計!”
說完這句話,他頭頂的神旨虛影便降下一道光幕——
只見營帳連綿,漫天火光,漢人的兵士橫沖直撞……
……
結社率沖出讓他苦等半夜卻一無所獲的樹林,自山間小道正中央空手一抓,便拔起一顆生著長錐的藍色眼睛。
這眼睛名叫【不欺之眼】,是結社率專門派人回草原,從騰格里塔帶回來的“艾布”,意思是至高神騰格里賜予的不凡之物。
“艾布”是突厥人的叫法,漢人們喜歡把這種天生帶著奇異能力的東西喚做靈物。
結社率對它抱以厚望,只是沒想到來到晉陽的初戰便失策了。
“回營!”
結社率馬鞭一抽,三千輕騎已踏上歸途,沿著山間小道,風馳電掣往大營返去。
結社率曉得自己的領兵生涯已經走到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結社率素來讀史的。漢人歷史上,有太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都用夜襲和火攻作為開場白——劉備火燒博望坡、周瑜赤壁、田單火牛破燕,太多了。沒想到自己也趕上了一出。
結社率唯一慶幸的,是他選擇的埋伏地距離大營并不算遠,而自家帶來的隊伍是騎兵,而且人馬也足夠多,只要及時趕回去,便還有寰轉的余地。
往回返的路上,雖然心里面火急火燎,但結社率想清楚了很多事情。
首先,今夜月色明朗,絕不是夜襲的良機,漢人軍隊沒那么容易靠近大營。
結社率能想到最大可能性,便是那個舞馬,還有他覺術籠罩下的兵士,根本沒有走這條山路,而是徑直沖向了自家大營。
倘使舞馬真如那人所說精通隱身之術,的確有可能悄無聲息潛入營中,放一把火。
可那僅僅是百余人的隊伍,面對數萬突厥大軍掀不起什么浪花的。
“不對。”
結社率攥緊了馬鞭。
舞馬一定會有后手——火勢一起,晉陽軍一定會從城中殺出。
這是趁火打劫的絕佳機會,倘使結社率和對方易地而處,他也會這么干的。
這樣想來,突厥大軍面臨的情形就更加危險,等到已入敵營的一百兵士和晉陽援軍會合一處,借著火攻之勢,趁著自家大軍亂成一鍋粥,趁亂打亂,便是全部端掉也未嘗不可能。
“啪!”
結社率猛地一抽馬鞭,身下愛騎痛的直往前躍。
他漸漸冷靜下來。他始終相信,騰格里賜予的神旨是公平的。
神旨會給決戰的每一方同樣的獲勝機會,只要他敢想,敢試,動腦筋,比對方再勇敢一點、執著一點、努力一點,就能贏得最終的勝利。
在趕回大營之前,結社率已經想好了三個應對之策。
第一,藏身山林的三千伏兵將由結社率親自帶領,以最快的速度趕往晉陽城和自家大營之間,最好能在晉陽援軍殺入大營之前將其阻斷。
如此一來,偷入大營的舞馬和一百兵士便如無源之水,自陷絕境。
當然也不排除李淵早就將晉陽兵馬調出城外,潛伏在大營附近等待火起而攻。不過,這種可能性比較低,因為月色清朗不宜大軍出動,很容易被看穿行蹤。
倘使緊追慢趕,晉陽援軍還是沖入了突厥大營也不必太過慌張,結社率大可以把自己帶來的伏兵當作援兵,甚至干脆當作早就準備好的伏兵,轉到晉陽軍身后沖殺——這樣風險稍大了些,卻有可能轉為危機將晉陽軍一網打盡。
第二個應對之策,便是由蘇農玲花帶領小隊分兵而行,抓緊趕到大營之中,尋到火勢源起,組織人馬拆除營帳,盡早劃出一條隔離帶斷絕火勢。
這一條也至關重要——今夜風疾,火勢不絕恐怕數萬草原狼真的要被烤了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