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營救長兄的李智云頭一個發現了這封信,第一時間帶到了唐公府,拿給李淵去看。李淵叫人將這封信翻譯過來,才知道這是始畢可汗留給李淵的信。信里的意思很簡單,也很明白。大概便是:
【李淵,你抓了我一個兒子,我抓了你三個兒子,比你多兩個。你想換人質,想談和都可以,派人到我的牙帳來談。不過,你派來的人選要由我指定,便讓那個叫做舞馬的覺醒徒來草原吧。我等著他】。
李淵把李世民、李智云、裴寂、劉文靜四人喚過來商議此事。說了半天,眾人誰也摸不清楚始畢可汗到底出于什么心思,非要指定舞馬去談判。
“不妥不妥,”劉文靜說:“突厥人素來狡詐,只怕不安好心,舞馬是咱們大唐塔的頂階戰力,這些日子與突厥人連番作戰,又屢立奇功,正遭突厥人的恨呢。若是被騙到草原上,給突厥人使陰招害死,我們如何對得起他,對大唐塔,對晉陽軍亦是一大損失。”
裴寂卻道:“我們已打聽清楚,結社率是始畢可汗最疼愛的兒子。結社率還在我們手中,始畢怎敢輕舉妄動。再者,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突厥人也懂這規矩的。更何況,咱們和突厥現今也不打仗了。”
眾人商議了一番,一致認定,始畢可汗多半是想謀和的。只不過,他要的是李淵向他稱臣伏低,便如北方馬邑,劉武周所作那般。
正是如此,始畢才會叫大軍北歸——他不想打了,因為一時半會兒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大軍南滯,耗費輜重糧草,撐不了太久。
也正是如此,始畢才會叫李淵派人北上談和。這樣便是李淵主動求和,要放低姿態的。沒準兒始畢指定舞馬去談和,也是為了體現突厥人是占據了談判高點的。
幾人商定了,認定舞馬北上并無風險,劉文靜獨木難支,也難反駁。
李淵最終拿定了主意:“把舞馬叫過來罷,還是要問問他的想法。”
……
唐公府前廳之內,只剩舞馬和李淵兩個人。舞馬打量著唐公府,這座府邸被裝飾的富麗堂皇。
自打來到晉陽城,舞馬到唐公府的次數并不多,每一次到這里,華麗的建筑,還有府中一股藏而不見的威壓,總會讓他覺得自己和這個時代,和晉陽起兵這個歷史大事件,和唐公隔著一層看不見的膜。
據說早幾年前,李淵深受楊廣猜忌,險些有性命之危。有一次楊廣請李淵入宮,李淵疑懼,抱病告假,楊廣就問李淵的外甥女王氏說:“你舅舅的病,會死人嗎?”(帝問曰:“汝舅何遲?”王氏以疾對,帝曰:“可得死否?”)。
為了打消楊廣的猜忌,李淵有段時間故作沉迷酒色,揮毫無度。而打造這座豪華的府邸,安于享樂,其實也并非李淵本意,而是迷惑楊廣的手段。李淵之城府,亦可由此窺見一斑。
李淵與舞馬噓寒問暖幾句,才把始畢的信拿給他看了,“事情便是這樣。始畢想讓你去草原談判,我想問問你是如何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