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乎是除了劉文靜之外,唯一一個還在惦記舞馬的覺醒徒。可他甚至都不清楚舞馬的名字。
大唐塔的另一個變化在于,它在整個晉陽軍中地位越來越重要——以李智云為首的大唐塔覺醒徒就迎來了在戰場上證明自己的機會。
那是翻譯將始畢可汗同意談和的消息傳回晉陽城當天的事情。李淵決定不再忍耐下去。他已忍耐了太多的時間??,在那些日子里他裝作無能、庸碌、好色貪杯、毫無抱負,是時候結束這一切了。
李淵的第一個目標,就是位于晉陽西南方向的西河郡。西河郡丞高德儒拒絕聽從李淵的號令,而西河郡又很不幸地擋在了晉陽通往大興的大道上,成為了李淵必須鏟除的頭一個障礙。
作為晉陽軍統帥,李淵并不打算親率頭陣,假使戰敗了,對于他的威望將是一場沉重的打擊。
于是,未來的大唐皇帝李世民和現任大唐塔掌舵人李智云替父分憂、帶兵出征、責無旁貸。歷史又一次發生了微小的改變——出征西河郡,李世民依然是李世民,但李智云卻代替了李建成。
這本是一次艱難的考驗。
晉陽軍的兵士大多都是新近招募,作戰經驗幾乎為零。李淵臨行前與隨行壓陣的將領溫大有說了兩句話。第一句:自己的兩個兒子年少,請您多擔待一些。第二句:起兵成敗,從這次出征便可以看到結果了。
一路上,李世民、李智云與將士們同甘共苦,遇到敵人便身先士卒,帶頭沖上前去。
他們行軍紀律嚴明,沿途絕不叨擾百姓,所遇瓜果蔬菜按需購買,兵士倘若偷竊農家物事,立刻尋到主人賠償,且不苛責偷竊的兵士,軍隊抵達西河郡城下,遇著想進城的百姓也不攔阻,聽任他們進城,于是百姓與兵士對唐公的兩個兒子交口稱贊,威信一步步立了起來。
西河郡郡丞高德儒也是一個覺醒徒,他的本命妖怪是一頭可以駕馭飛石的巨大猿怪,待晉陽軍攻城的時候,高德儒便在城樓各處擺滿了巨石,然后喚出猿怪,巨石便像雨點一般朝著爬墻的晉陽兵砸了下去,一時間慘叫聲接天連地。
被砸到的兵士腦袋開了瓢,有的像蒼蠅一樣被拍死在城墻上粘上去掉不下來,大多數帶著絕望直墜城墻根底,沒有任何生還的可能。
攻城部隊損失慘重,晉陽軍的士氣低到谷底,連李世民一度都在懷疑有這頭猿怪鎮守,眼前的西河郡能不能拿得下來。
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拯救這支幾乎陷入絕望隊伍的是李智云——他的靈鷹像白日流星一樣劃過血染的戰場,在短暫的時間里失去了蹤影,再現身時它身披耀眼金光在巨猿胸口煽動翅膀,鐵一般的爪子劃開一道血淋淋的口子,猿怪的心臟被叼了出來。
猿怪化作一道虛影消失不見,下一次出現還需等待一天之后,也就是高德儒覺術歇時結束之時,但李世民不會給他任何機會。
潮水般的兵士涌上西郡城頭,高德儒覺術用盡,終于被俘。李世民打算將其斬首示眾,高德儒被五花大綁,砍頭的鍘刀高高舉起時,他才眼淚嘩嘩,渾身顫抖,似乎發現自己對這個世界充滿眷戀,但已然有些遲了。
行刑官厲聲令下,鍘刀直劈而下,刑場之外,卻忽然響起了舞馬聽到肯定會翻白眼的那一句“刀下留人”——事情出現了轉機,李智云生出愛才之心,與自己的二哥私下商議一番,決定將高德儒收入大唐塔。
聽完這個故事的舞馬認為這根本是李世民和李智云演的一場戲,目的嘛,當然是想讓高德儒死心塌地。顯然,他們成功了。
經此一戰,李世民領兵打仗之才初露鋒芒,大唐塔拿下了西河郡的團隊神旨,參戰眾人皆收獲了數量不等的神旨星,李智云的靈鷹覺術在晉陽兵士心中留下了天神一般的印象,他在大唐塔的威信也徹底樹立起來,成了當之無愧的大唐塔主人。
李智云順順當當推行了大唐塔新政,每一個覺醒徒修習、選擇和晉升覺術的道路都像是一張畫好程序圖,被提前確定下來。個人在團戰中收獲的神旨星也將嚴格按照比例上繳,之后按需進行分配,執行的一絲不茍。
李智云對大唐塔的未來有著十分明確的規劃,他確定了一頭急需從大唐塔里兌換的攻城靈犀,但把眾人上繳的神旨星加在一起,仍然湊不夠兌換的數目。
有覺醒徒對李智云說,是否再等一等,待下一場大戰勝利,就能湊夠神旨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