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馬獻給李淵的計策一共三條,均非自己原創。
第一條,尊天子為太上皇,立代王為帝,以安隋室。
這條意思便是廢黜昏庸殘暴的楊廣,尊為太上皇,擁立留守長安、年紀尚幼的揚侑為天子。
道理很簡單,就是給李淵造反披上一層正義的外衣,也就不至于在大隋這攤渾水里太過出挑。
在這個時代,比他過分的太多了。他家北面、西面握著倆厚顏無恥接受突厥冊封的漢人可汗,再往南瓦崗李密瘋了一般跟洛陽鉚上勁兒了,李密再往南再往東往東南,到處都是躁動的火焰。如果用紅筆把起義的軍隊描上色,大隋的疆土上遍地開花,全是傷口,李淵的口號“立代王而廢天子”根本不顯眼。
第二條,興義兵以檄郡縣。
這條跟上一條是相互承接的,師出有名便可以堂而皇之地召集天下英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后形成浩蕩的不可抵擋的聲勢。
第三條,改易旗幟,全軍立白,以示突厥。
這是目下最討巧的,既然始畢可汗非要讓李淵造反,而且馬上表明造反的態度,晉陽軍大可以改旗易幟,丟掉大隋的紅旗,豎起突厥的白旗,以此表示臣服,取信始畢可汗。
至于接受突厥冊封的問題,可以往后拖,總歸晉陽軍南下打仗去了,兵荒馬亂的,等一切安穩的時候再說罷。
李淵手下的一眾謀士武將也必將得以安撫,只因大軍一旦開動,就再也沒有回頭路。廢黜楊廣、改旗易幟、召集天下英雄也表明了李淵的決心。最后,即將成立的大將軍府會為每一個謀士武將安排合適的位置,這將是他們人生中一次重大進步,而且僅僅是一個開始。
歷史上,這三條建議大抵是李建成、李世民、裴寂、劉文靜等人商量很久才醞釀出的集體智慧結晶。
舞馬相信在這個奇幻大隋,這些歷史上響當當的人物依然如正史般足夠聰明,遲早也會琢磨出破解之法,但眼下舞馬更需要在唐公心目中留下足夠的印象,于是他沒有絲毫心理負擔地搶在了前頭——一個非常明顯的事實,假使舞馬因為心中有愧而沒有占據這三條建議,那么當他由此落魄邊緣化,甚至落入不可預知的詭計中而死亡,也不會有任何人站在他的墓碑前升起半點愧疚感。
李淵因為舞馬的三條主意藏在袖子里的手興奮的發抖,臉上卻平靜的如此刻日頭未升的黎明。他沒有說出半句肯定舞馬智慧的話,而是提出了一點點微小又極其重要的想法——
“我不要白色。”
舞馬很快領會了李淵的意圖,并給出了他需要的答案:“那便雜用絳白。”
既有突厥的白色,又有大隋的紅色。這樣色彩的旗幟將根植大隋的土地,又裹混著突厥人難以隱藏的野心的氣息,飽含值得品味的意蘊。
李淵在腦海里描繪出了旗幟的模樣,不能再滿意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