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玉和李建成都曾因為舞馬的任命事宜專門找到李淵商議,一致表示這個對晉陽起兵、對談和突厥功勛卓著的覺醒徒值得一個優厚的位置,以示公正。
李紅玉甚至將自己打通入關道路的功勞全部歸在了舞馬的身上,并給自己的阿耶放下了狠話——舞馬無封,紅玉亦無封。
李淵卻表示舞馬的位置已為其保留,但又以其“擅離軍營,久去不歸,目無軍紀,本應重罰,堪憑功抵過”為由拒絕了二人的懇求,并遷怒于李紅玉不能對舞馬嚴以管教的責任,著她將舞馬交還大唐塔履職復命。
這著實不大符合李淵平素在封官許愿上一貫慷慨大方的風格。
后來,在與李家兄弟撕破臉皮而決戰的日子里,舞馬才從一個奄奄一息、苦求活命的大唐塔覺醒徒口中知曉在李紅玉和李建成找到李淵求情的前夕,李智云耗費了整整一夜來說服李淵決不可對舞馬委以重任,甚至應在適當的時機應除之以絕后患。
李智云說服李淵的理由已經無從知曉,但從舞馬而言,李智云想除掉他,倒是可以充分理解的。只是彼時的舞馬,對此間變故的細節尚無所知。
李紅玉深知舞馬同李智云之間的恩怨,萬分清楚假使舞馬回歸大唐塔等待他的將是無盡的刁難。而以舞馬殺伐果斷的個性,十有**拍屁股走人,再極端一些未嘗不可能因此將李智云的腦袋砍掉掛在長安城門樓上而與大唐不死不休了。
于是,對于李淵關于舞馬復履職的命令,李紅玉以命相抗,寶劍當真抵在自己的脖頸上,劍刃劃破了她肩部以上一輩子從未流過血的肌膚。
倘使李淵攔阻的動作稍稍遲緩一些,這個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注定名揚千古的平陽公主在新王朝建立的大好時光里、在皇帝的密室中以不可言明的原因自刎而死的傳聞將流傳千載。
李紅玉對李淵說:“這一次,你可以攔住我。”
李淵從李紅玉拔劍時的果斷和言語中的決絕中感知到了他最疼愛的三女兒背向自己漸行漸遠的腳步。他試圖遠遠地叫住她。
“你是大唐的左翊衛大將軍!”李淵頓了頓,語氣稍作緩和,“也是朕……的女兒。”
“所以,”李紅玉道:“我首先是個將軍吧。”
李淵用他新近收獲的帝王才有的目光盯著眼前這位嶄新的左翊衛大將軍良久,最終又轉換為一個許久未見女兒的父親的柔和眼神,感嘆道:“這是做阿耶的悲哀。”
當天夜里,李智云得到了舞馬將不會回歸大唐塔的消息。
此時的李智云剛剛在長安城一處郊外為大唐塔選定了一處風水上佳的安頓位置,即將選擇良辰吉日舉行遷塔儀式。
陪同李智云一起參與選址的劉文靜恍然想起數月之前大唐塔新立時的場景,嶄新的雕像前擺滿了瓜果點心的貢品,天氣的清朗和暖征兆著大唐的未來一片光明,突兀又神奇地出現的神旨提示一度讓劉文靜驚為天人。
時空移轉,大唐塔依舊,不過從一層長到了三層。
創塔時上過香、雕過像的四名元勛之中,青霞據說已消失于草原的盡頭。劉文靜潛意識里認為自己再也無有見到這位故人的可能了。她因為劉文靜而被允那加入大唐塔,但叛逃的時候卻絲毫沒有征得他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