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老古董先生您終于上線了,想死朕了”!朱厚熜一臉的皎潔,完全不像一個少年該有的樣子,更不像帝王該有的威嚴。
“陛下有何疑惑盡管問吧”。
“先生如何當一個好皇帝”?
老古董沉默了會,“這如何治理國家,治大國如同烹小蝦。想要治理一個國家,先要明白一個國家需要什么,對癥下藥”。
朱厚熜疑惑的想了想,“如何才能對癥下藥,請先生教我”!
“陛下知道一文錢能做什么嗎”?
朱厚熜搖了搖頭,“朕從未用過文錢,更何談能做什么”。
歷史老古董笑了笑,“陛下可以出去看看,自然明白”。
“讓朕出宮”?
“沒錯,出宮,但陛下此時根基未穩不宜私自出宮,陛下可尋他人陪同”。
歷史老古董幽幽說道:“陛下出宮還有一個好處,能真正的了解國家需要什么。陛下要想真正的掌握朝局,只有成了解民間疾苦的皇帝,讓那些大臣認可陛下。而不是將陛下當做一個只知耍小聰明的小皇帝”。
朱厚熜猛咳嗽了一聲,“老古董先生說話真不留情面,不過朕知道忠言逆耳,朕會考慮先生意見的”。
老古董神秘笑了笑,“陛下可以先期設定一個小目標,比如讓國庫充盈,不多只要明年國庫能有幾百萬兩銀子入庫,陛下您便會得到群臣的認同”。
不知不覺中朱厚熜已經被帶跑偏了,從一個知書達理的少年像一個完全相反的方向發展。
“先生說的有道理,朕要先賺個幾百萬兩銀子”。
…
第二日,準備一晚上的汪俊認真在同朱厚熜講解著《禮記》。
“陛下對于《禮記》中文王世子篇中‘文王之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于寢門外,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內豎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作何解”?
“先生說的是,這文王世子求賢若渴,若是有賢人上門,即使是子時仍會穿衣迎接。朕也會向著文王世子一般,望先生助我”。
見朱厚熜深鞠到底,汪俊沒有還禮而是認真說道:“陛下,老臣自會輔佐陛下,成一段君臣佳話”!
“好,有先生相助,朕何愁大明不昌盛”。
“聽先生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就在這時李芳急匆匆跑進來。
“陛下、汪大人,不好了”。
“混賬慌什么,成和體統”!
“陛下,汪大人家中幼孫染疾,請汪大人速回”。汪俊急忙起身告辭。
朱厚熜安慰了兩句,“速備轎送汪大人回府,順便帶上劉太醫前往診治”。
“老臣謝過陛下”,顯然汪俊已經被這突然消息打蒙了,一心想著趕快回到家中。
兩頂轎子急匆匆趕往城南汪俊家中而去,一路上宮門關卡有李芳腰牌通融,直接同行。
趕到家中后,汪俊拉著劉太醫便向幼孫房中跑去,“快,劉太醫快”。
“汪大人莫急莫急,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