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這種坦誠直率而又奮發有為的入世精神,戰國士人們將直接做官看得比終生治學重要一萬倍。
他們往往在入仕無望的情勢下,才被迫治學著作和傳授學問。而且,縱然是無奈治學,所治也還是治國為政之學。
老子、孔子、墨子、莊子、孟子,都是求官不成無奈治學,而又在學問中建立為政經典的大學問家。這種相互促進相互激揚的士大夫精神,歷經滄桑磨煉,厚厚沉積在中原士子們的魂靈之中,一有火光,便會轟然爆發。
如今,嬴渠梁的求賢令就是一道耀眼的火光!
大爭之世,伴隨著公叔痤的死悄然開始,而隨著嬴渠梁這一卷《求賢令》徹底爆發,在這個之后,不管是秦國還是魏國甚至于韓國都開始改變。
.........
中原之中,江湖之上,諸子百家,萬里追殺令,魏國,秦國,魏王,秦君,在加上一個嬴季昌,中原大地在這一刻,變得風云跌宕。
六國會盟一事,遙遙無期。
雖然尚未徹底的分離,但是明眼人都可以看的出來。
這一次以龐涓為主導的六國會盟一事,只能是這樣虎頭蛇尾的,提前結束了。
.........
衛鞅手握著羊皮紙,臉上的激動之色不加掩飾,雖然一直以來,嬴季昌都在邀請他入秦,但是他沒有定下決定,但是這一刻,他心動了。
任何的優勢,對于一個力求變法的臣子而言,都不如一個求變之心的君主,相比于魏王,衛鞅更看重秦君嬴渠梁這樣置之死地而后生而堅決。
“鞅,如何評價這一卷《求賢令》?”
涼亭之下,白雪美目笑意盎然,她心里有一個想法,在她看來,衛鞅的未來已經出現,那便是秦國。
而在嬴季昌的身上,他們就感受了老秦人為了秦國悍不畏死,勇往直前的精神,白雪更清楚,雖然嬴季昌一口咬定他志在長生,此行是在行走江湖,增長見識。
但是,嬴季昌的所作所為,都在證明一件事情,那便是嬴季昌志在秦國富強,要不然,行走江湖根本沒有必要涉足安邑。
更不需要與龐涓對上,在安邑之中大戰。
白雪清楚嬴季昌的所做作為,都是為了秦國,只是想要引起魏國的目光,減輕秦國朝廷的壓力。
而這一卷《求賢令》更是誠懇無比。
秦國新君魄力無雙,是一個值得托付的君上。
白雪心里清楚,衛鞅修行法家太過于剛正,遇見這樣的君王,她才能放心,更重要的是,還有嬴季昌這一份關系在,能夠讓她安心不少。
衛鞅看了白雪一眼,正色緩緩,道:“這求賢令大是非同尋常,其一,開曠古先例,痛說國恥,歷數先祖四代之無能,其二,求強秦奇計,而非求平平治國之術,足見此公志在天下霸業。”
“身處窮弱,被人鄙視,卻能做鯤鵬遠望,生出吞吐八荒之志。其三,胸襟開闊,敢與功臣共享天下。有此三者,堪稱真心求賢!”
“這樣的國君在,秦國才有希望,一直以來,少公子稱秦國新君如何,我還在遲疑,卻不料此公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