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商鞅獲得權力的代價。
是所謂的“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生死相扶,永不背棄。”這個千古佳話的前提條件,秦公信任他,不是僅僅是因為他是個變法人才,更因為他是一個和秦公綁在一起的孤臣。
他沒有了秦公的支持,什么都不是,跟嬴渠梁的關系有點類似于后朝的強權宦官,魏忠賢之所以能一手遮天,不是魏忠賢有多厲害,而是因為他是皇權的化身,皇帝想做一些得罪人的事,就會用化身去做,做完了再把化身殺了平息怨恨。
就好比后來秦惠文王殺商鞅平息來自貴族的憤怒。
所以不管是從穩定國家的層面,穩定新法的層面,還是維護自己權力地位的層面,商鞅這么做都是最優解,只有這么做才能變法成功。
所以,嬴季昌才會說,衛鞅一生沒有辜負嬴渠梁,但是國君終究是寡恩的,秦國辜負了衛鞅。
...........
“少公子與衛鞅是摯友,對于申不害也有所耳聞,對于兩者之才,有何評論?”
聞言,嬴季昌輕笑,對著慎到搖了搖頭,道:“慎子,我終究是沒有親眼見過申不害,有道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沒有親眼見過,無法評判!”
其實兩者之高下,時人都不是最佳的評價人選,應該是交給時間,交給歷史。
對于衛鞅與申不害的才華高低,在二十年之后天下人,人盡皆知,根本不需要在這個時候,他在這里評價。
一念至此,嬴季昌喝了一口韓酒:“慎子,此行就是為了見申不害么?”
聞言,慎到舉盅點了點頭,道:“正是如此,法家出了這樣的人,自然是要見識一二,唯有如此,才能相互探討,然后借機更進一步,畢竟申不害這個境界,甚至于還不如我,也被卡在了這里。”
“驗證所學,一同封圣!”
嬴季昌點了點頭,他心里清楚這是一個辦法,但是可行性很低,畢竟兩個人的方向是截然不同的,這樣的東西只能在尚未稱子,尚未形成一體之前可以借鑒。
在到了慎到這個層面,主要還是自身,而不是外在。
心下感慨萬千,但是嬴季昌在這一刻并沒有指出來,今天慎到遇到的打擊已經很多了,正因為如此,嬴季昌在這個時候轉換了一個話題,道:“慎子,依你之見,本公子想要瓦解六國聯盟,該從何處入手?”
一直以來,在嬴季昌的草臺班子之中,嬴季昌自己便是智者,但是所思所想難免有局限,這個時候,有了慎到出現,正好可以取長補短。讓他的失誤更少一點,可以活的更舒服。
嬴季昌可是清楚,這個時代大佬云集,而且全部都是高智商的大佬,這樣的人算計起來,他根本難以招架,這便是他招攬慎到的最要目的之一。
畢竟慎到不僅是法家修為強大,更是智慧不俗,還是法家勢一脈的開創者。
這樣的人,走到哪里都是大拿。
“少公子,當今的六國聯盟幾乎已經算是土崩瓦解,若是想要徹底破解,可以從韓侯這里出手,一旦韓侯退出聯盟,這個時候魏王自顧不暇,趙侯也不會安分守己,至于齊國我可以走上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