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水溶溶筑阿房”
“面北臨望”
一個女人穿著華貴的服飾,戴著象征著皇帝冕旒,突然出現。
“青龍九天直上”
“唯我長生,嘆人間蒼茫”
那個女人被從中間移到了右側。
“揮劍破云,戰八方”
再被移到左側。
“山河萬壽,無疆”
女人往前伸出右手,左手按劍,睥睨天下。
“此生為王,長城萬里,數千秋過往”
鏡頭拉近。
“**滌蕩,復土開疆”
鏡頭再拉遠。
“萬世流芳”
……
大概沒有人會想到,蘇媚一開口,唱出的竟然會是這樣的曲子吧。
其實對于大多數的人來說,或許是沒有代入感的,畢竟,他們哪懂得秦始皇,但好聽么,這自然是好聽的,雖然對歌中所頌的這個人,很多人并不認識,便是看過《三國》,都很難說能從一行字,便讀懂一個人,便把自己給讀感動,這些明顯都是不可能的。
但這一首《生而為王》,無疑是為接下來的《大風起兮》,起到了一個很不錯的鋪墊的作用。
而《大風起兮》,又無疑,再把效果反饋到前面來。
《生而為王》結束后,接下來又上來了一個姐姐,接替蘇媚,唱了一首《大風起兮》,相較于前面的《生而為王》,這首《大風起兮》便更容易讓人理解了。
如果說前面的《生而為王》只是為了稱頌一個人,而這個人,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是沒有代入感的。
那么,《大風起兮》,稱頌的便是一個時代,而這個時代,卻是大家讀完以后,都會向往的。
“我掛劍雕鞍”
“踏故里河川”
“唱一曲大風起兮,將猛士召喚”
“我斂衽再拜”
“肅整衣冠”
“泱泱我族,授名為「漢」”
前面六句,以‘我’,也就是劉邦為主角的自語為開篇,最后以「漢」為結尾,讓人眼前仿佛瞬間出現了一個本身并不存在,但是不知為何,卻仿佛又就在眼前的強盛時代。果然,到了下一句便談到了這個強盛的時代:
“盛世,當用狼煙開場”
這個強盛的時代,是從狼煙開始的。
“天下,醒于斬白蛇的劍光”
而天下,是從斬白蛇開始。
“帝國,就以鐵血許我未央”
就用鐵和血,護我大漢帝國萬年不盡。
“留待身后梟雄,鏖戰四方”
這說的是后世子孫,尤其是漢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