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奇的話也確實應該重視一下,雖然他無法想象,長寬各百丈的場館到底是怎樣的,當然,他肯定是不信的。
但是……
既然馮愛卿都這么說了,讓人去看看,回來匯報一下,自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想了想,便讓一個太監進來,然后吩咐了一番。
吩咐完了以后,也是隨手翻了翻太子看完的牓子,其實也沒什么好看的,因為有時候,太子也不一定會在上面寫上什么批注。
所以,他也只是隨便走一下流程。
每天他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只能是這里偷點時間,那里偷點時間,對了,在看的時候,還不忘讓馮奇一起用膳。
然后,在隨手翻的過程中,便看到了在一個牓子上,寫了一行字。
這字自然不是李承乾的字,因為寫得太過于姑娘氣了。
但是這字寫得好啊!
讓人一看便覺得賞心悅目,之后,他這才注意到了字的內容。
總共十六個字,也不多。
“池外有墻,墻外有堰,堰外有灘,灘外有渠”
而且這些字他都能看得懂。
只是……
只是這么看,卻很難看出這些字的真正含義。
更何況,有著先入為主的印象,他倒是更加把注意力集中在,這是誰寫上去的。
綠籬?
然后,他便搖了搖頭。不管是誰,事實上,又有什么好知道的。
這牓子上寫的是河東運城鹽池的事,因為本身寫這牓子的人是鹽池監,對水利方面的事情,當然知道的不多,所以,這牓子雖說是廢話比較多,但還是間接提醒了他,涉及到鹽鐵這一類的戰略資源,必須要予以重視。
所以,其實早在十日前,他便已經派了水部的一名官員去實地考察,相信,很快就應該有回報了吧。
說曹操,曹操到!
他這才剛剛放下了牓子,外面,便有太監通傳,水部郎中孫凌求見。
這位孫凌是位實干家,所以來得這么早,一點都不奇怪。
……
“臣參見陛下。”
“免禮了,朕讓你十日前去考察運城鹽池防洪之事,你考察得如何?”
……
“你的意思是,可以利用鹽池周邊的灘地?”
“是!不過這只是臣一個初步的想法。其實如今的防洪措施已經足矣。不過,要是陛下讓臣再提些什么建議的話,那便只有是否可以把鹽池周邊的灘地也利用起來,作為每年秋冬季防洪蓄水之用。”
皇帝忽然像是想起來什么一樣,又拿起方才不久前才放下去的太子的牓子,上面好像也有一個灘字。
翻了翻,看到果然有個灘字,也是不著痕跡地問孫凌道:“孫凌,你見過太子?”
孫凌抬起頭,不知道皇帝為什么要這么說,“陛下為何這么說?”
見到皇帝看著他,他繼續補充道:“臣未曾見過太子殿下。”
那為什么太子的牓子上,這上面的十六字,卻是跟孫凌說的半點不差。
這總該不會是太子自己想出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