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摸李承乾的頭,接下來,顯然……還有重頭戲!
上一次只用了手,這一次,她想試試嘴。
而接下來的視覺沖擊,自然是李承乾難以承受的。
甚至比上一次還要更快地,就出來了。
……
到得第二日。
一早,李承乾早早便去了明德殿,而夭夭,這才開始關注起那些答卷來。
科舉試最終的結果,會在三月三上已節之前公布,上已節,同樣也是這個時代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日,尤其是,在這個節日之前,科舉成績的榜單便會張貼出來,一般考上了的舉子,此時便會一起作伴,來到曲池旁,一同共游曲池,為此,也曾誕生了曲水流觴這樣的風雅故事,所以,為了能夠趕在上已節,接下來,夭夭自然也是不能松懈,雖說,她這里的判卷甚至比明經科的都還要簡單。
她隨手拿起一份卷子,往往看一道題目,只需要不到五秒鐘的時間,像是第一題,她的評分標準是,能實事求是,便已經是及格,比如說,有的學子把這種想象,看成是天氣陰陽之氣交換而形成的,那從一個宏觀的角度上來說,一切皆可太極,夭夭也不能說它是錯的,便會給他一個勉強及格的評價,但是若是他除了這個,還又添油加醋,畫蛇添足,又增加了別的東西,那她也就只好打個叉叉,然后接著看向下一題了。
在夭夭判卷的過程中,秋兒、苒兒兩人自然也對這些問題十分感興趣,一開始,她們還不太敢問,直到看到夭夭對似乎大部分的答案都不太滿意的時候,好奇的苒兒這才問了出來,跟夭夭說道:“太子妃,奴婢能不能問下,為何太子妃似乎對這些答案都不太滿意?這些答卷上的答案,不都寫得很好嗎?”
在她看來,顯然都覺得這些人寫得很好,語句都十分通順不說,條理似乎也都很是清晰,而且,有的答案還能讓她大開眼界,尤其還能看到不少的高論。這些人的回答在苒兒看來,自然是無比高大上的。所以,她無法理解夭夭的不屑一顧,也相當正常。
見苒兒忍不住問了出來,夭夭也是停了下來,看了看她,苒兒以為自己嘴多,說錯話,也是連忙請罪,夭夭卻并不在意,而是回想了一番答案,這才與她說道:“你想一下,若是同樣把一塊鐵跟一鍋水一同燒熱,也就是控制火勢的大小都一樣,然后這樣等燒了一段時間之后,再慢慢地等它們都冷卻下來,你覺得,一炷香之后,到底是鐵上面更容易涼快下來一些,還是水更容易涼快下來一些。”
面對夭夭的問題,苒兒忽然也是一頓,問題是,誰能想到這么刁鉆的問題,夭夭便跟她倆說道,“你們現在去找一個釜來,釜上裝滿水,然后,去用柴火把水直至燒開,把水倒出來,另用容器裝著,讓釜跟水分開,然后再晾在一旁等一會,最后,等時候差不多了,你們再去摸摸釜底,還有那些熱水,看看那個要更快涼下來。看著我做什么,現在就去。”
苒兒得了夭夭的話,立刻便去嘗試了,大概過了半個時辰以后,兩人終于是得到了答案,當那些水還很溫很溫的時候,苒兒那釜底,卻已經變得更涼。
“如何?”夭夭接下來便問道。
“是釜底的要涼得更快。”苒兒立刻便回道。
夭夭聽得她的話,也是點了點頭。雖說這實驗并不能說十分嚴謹,但其實也可以說明一定的道理了,她接著說道:“這就是考卷上第一道題的答案。”
“?”
不單單苒兒,秋兒也不明白。
見兩人都歪著頭,一臉疑惑的樣子,她便說道:“在這個世界上,每一種事物,都會對應著許許多多的特性,比如說,這個釜跟釜中的水,都吸收相同的熱量,甚至,這釜底還是直接被燒的那個,但是為何最終,這釜底卻比那些燒熱的水,還要涼得更快?這叫物體的比熱容!”
“比熱容?”
“沒錯!比熱容的意思通俗地說,就是指某一樣物體,冷熱升降的快慢。而這第一道題目,要考的,就是這個!”
見苒兒、秋兒兩人似乎還是不太懂的樣子,夭夭接下來也是一步步地解釋道:“首先,我問你們,‘霧’是如何產生的?”
兩人又是一臉懵逼。
夭夭只好提示她們道:“你們可以想想冬天的時候,若是到了很冷很冷的天氣,你們呵一口氣出來,就會變成白色的霧,即便是肉眼都能夠看見。”
兩人回想了下,似乎的確是那樣。
“所以,霧的形成條件,是你們口中的熱氣,遇到外面的冷氣,兩者沖撞,因此,這才成了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