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她不必屈意逢迎倚門賣笑,而是一個真正的大人物。
雖然不是真正的營官可手下還管著近百號人甚至包括兩個戲班,而且劉永錫把各個營頭的宣講事務也交由李香君全權負責。
地方上的官民也非常歡迎李香君帶隊過去宣講,她的宣講隊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這個地方很快就會變成臨淮鎮的基本地盤并全力支持臨淮鎮。
李香君覺得自己終于找到了真正的人生價值,而這一切都是托了劉永錫這位小誠意伯的福。
可惜正如卞玉京所說的那樣,這位小誠意伯年齡太小了些。
劉永錫卻是沒注意李香君心底的萬縷情思,他指著手上的書信說道:“香君姐,媚兒姐與玉京姐從金華寫給我們的信,信上說她們在金華過得都挺好,還有一些很好的建議,我覺得她們說得很對。”
李香君雖然嬌小玲瓏,卻是越看越可人越看越親近的那種絕代佳人,她趕緊從劉永錫手里搶過書信:“誠意伯,這可是寫給我的私信,你怎么能偷看!”
只是說著說著,李香君臉上已經是一片潮紅,雖然這封信既是寫給李香君也是寫給劉永錫,只是朱媚兒與卞玉京在信里寫得實在太露骨了,一想到這些文字已經都被眼前這位小誠意伯看過了一遍,李香君就覺得羞澀難當。
而劉永錫卻是大大方方地說道:“我覺得媚兒姐與玉京姐說得都挺對,而且我也喜歡香君姐!”
雖然劉永錫非常坦誠,但是只要想起朱媚兒與卞玉京在信里的胡言亂語,平時天崩地裂都不怕的李香君現在都不敢抬頭了。
這段時間劉永錫跟她相處得很愉快,雖然她也知道這位小誠意伯幾乎腳踩八條船,但是她那位侯公子也是有婦之夫不比劉永錫強到哪里去,因此李香君只能跟劉永錫講大道理:“但是國家多事之秋,誠意伯應當以國事為重!”
劉永錫聽到這卻是理直氣壯地說道:“香君姐,正因為要以國事為重,我才覺得媚兒姐還有玉京姐說得很對,臨淮鎮現在可離不開香君姐!”
劉永錫固然是臨淮鎮的靈魂人物,但是有著大家風范的李香君同樣是臨淮鎮眼下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整個臨淮鎮只有李香君才能理解劉永錫的真實想法并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發動落實下去,在宣講這一塊暫時沒人能夠取代能寫能編能演能唱的李香君。
但是李香君卻是白了劉永錫一眼:“只是臨淮鎮離不開香君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