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大部分清軍精銳還是在多爾袞的帶領沖出了越明軍的伏擊圈,現在多爾袞更是得意洋洋地宣布:“雖然金華賊號稱天下精銳,但今天看來也不過如此,如果換了劉永錫這小賊來指揮今天的金華賊,恐怕咱們誰也走不了!”
但不管清軍精銳能逃出來多少,這次南征清軍并不是全都是精銳清軍,事實上多爾袞是直接丟掉了一半還多的兵馬,而清軍精銳雖然大部分突圍出來,但是在戰斗也損失了不少人馬,而且更重要的是經歷這么一場血戰的清軍精銳從現在開始已經不能叫作清軍精銳了。
雖然大部分牛錄損失的人馬不到三分之一甚至更少,但是在這次徐州之戰之后,不管是多爾袞與諸位王爺、貝勒都決定不再提什么南征的問題,兩次南征折損了如此之多的精銳人馬,讓多爾袞這位攝政王現在說話都不管用。
雖然有人在多爾袞面前要求嚴格處置在徐州率先逃跑的多鐸、豪格與代善三位親王,但是多爾袞還沒說話馬上有人提出了異議:“剛才攝政王可是說過了,只要撤到山東去就是大功一件!”
“沒錯,三位親王都把隊伍撤到山東去了!”
“攝政王,你可要想清楚啊!”
多爾袞身邊這些滿洲親貴都是他最信任的一批人,平時不管多爾袞怎么說都是一聲叫好聲,哪象今天這樣當面把多爾袞的話堵回去。
實在是兩次南征讓多爾袞威信全無,大家甚至覺得換個阿貓阿狗上去都會比多爾袞干得出色,很多人甚至覺得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把阿濟格請回來:“這次英王果斷決定中止南征,是國家幸事,大清國接下去怎么善后,得請英王過來一起商量!”
“對,得把英王請過來!這次南征最大的幸事就是英王沒莽撞到底,不然大清國就完了!”
“英王保存了十萬精銳,對國家有大功啊!”
雖然英王阿濟格在南陽一直按兵不動,但是大家卻覺得對于大清國來說這絕對是一件幸事中的幸事。
如果英王阿濟格跟著多爾袞把十萬大軍都投入南征,那么大清國肯定是這次南征之中輸得干干凈凈,但是英王阿濟格卻是及時止損中止了南征,這樣一來大清國至少有了與明國談判的本錢,而多爾袞的臉色也變得鐵青起來。
他知道在經歷了兩次南征的嚴重失敗之后,所有人都對他都出現了信任問題,事實上連多爾袞自己都懷疑再這么下去努爾哈赤與皇太極辛苦經營幾十年的江山要徹底敗在自己手上。
因此多爾袞長嘆了一口氣之后說道:“就按你們的意思來辦,反正大清國到今天這個地步不是我多爾袞一個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