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阿濟格麾下還是有人贊成退守關外:“可是攝政王兩次南征都是大敗而歸,現在金華賊又收編了十幾萬流賊精銳,他們真要大舉北伐,我們大清國恐怕沒有什么勝算!”
吳三桂在這個問題上已經考慮了很久,他非常明確地說道:“金華賊雖然收編了十幾萬流賊精銳,但是下一步用兵的重心肯定在南不在北,咱們大清兵不管怎么樣都是天下屈指可數的精銳之師,而南方數省的明國官軍完全不堪一擊,金華賊統一南方之前肯定不會對大清國下手!”
而英王阿濟格也給出了非常明確的答案:“確實是這么一回事,現在流賊孫可望與郝搖旗所部都已經南下,相信湖廣的十幾萬流賊都會大舉南下!”
聽到這個消息在場的清軍將領都是松了一口氣,只要承天朝不把矛頭指向大清國,那么他們自然是可以穩如泰山繼續享受帝皇一般的生活。
但也有人對于這個問題存在異議:“雖然孫可望與郝搖旗已經南下了,但那可是十幾萬流賊精銳啊!”
對于承天朝來說,荊州附近的十幾萬可戰之兵是最為寶貴的資料,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極不穩定的因素,如果說闖營舊部由于奉天高皇后的緣故不會出什么大亂子,那么戰力更強而且建制更為完整的西營舊部就是一個大問題。
畢竟李自成只有一位高皇后,而張獻忠可是一口氣立了四位皇后,而承天朝不可能一口氣冊封四位皇后,所以除了陳皇后得到了一個貴妃的尊號之外,其余三位皇后現在只是普通的妃子而已。
現在對于這個問題最著急的就是李定國,他趁著拱衛劉永錫的機會特意提醒了一句:“陛下,西營這么多將士得讓他們有用武之地,朝廷不能一直養著他們啊!”
劉永錫聽到李定國這么說當即笑了起來:“肯定會讓他們有用武之地,不然我就是有金山銀山都支撐不住,定國,你覺得我軍出兵中原的話,有幾成勝算啊!”
李定國覺得這個問題不好回答,現在越明軍主力已經大部東歸,現在湖北、湖南省內的主力都是大順軍、大西軍改編而來的部隊,雖然這些義師出身的部隊總體上可靠,但是真要獨立作戰未必是清軍的對手。
畢竟大順軍可是從山海關開始就被清軍一路追殺直到李自成戰死九宮山,而大西軍雖然保持建制完整,但是在川中與夷陵也經歷了一系列失敗,而劉永錫當即說道:“我現在不是在養著這十幾萬義師,而是竭盡全力整訓這支義師,讓他們能為朝廷所有!”
雖然這些義師大都是窮苦人出身,而且作為大西軍、大順軍的精銳整體來說是威武之師,但是過去十幾年到處流竄的經歷帶來了不計其數的問題與缺陷,甚至在軍紀上都存在著許多問題。
那些縉紳、讀書人與豪強敵視“流賊”出身者自然是有原因的,劉永錫繼續說道:“我現在是希望經過這幾個月整訓之后,他們能同你李定國一樣都成為本朝的岳武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