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之前已經有過好幾場大廝殺,但是吳三桂、尚可喜與滿洲親貴的這場廝殺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大廝殺。
一時間白兵相接生死相搏,而且越來越多的清軍參與進來,不管是滿洲八旗、蒙古八旗還是漢軍八旗、外藩蒙古兵、綠營兵、新附軍都必須選擇自己所在的陣營,結果就是戰斗變得更加慘烈起來,廝殺聲此起彼伏,到處都是尸體與傷員,甚至到了無法立足的地步。
“殺吳三桂!”
“殺尚可喜!”
“殺阿濟格!”
至少幾十個營頭與牛錄陷入了這一場血戰,雙方甚至到了不留俘虜斬盡殺絕的地步,不管是站在什么陣營都是狗急跳墻亡命一擊,所以局面越來越混亂越來越失控。
很多牛錄與營頭打到最后只有個位數的甲兵還能繼續戰斗,而且各方之所以參與這場大混戰只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因:“既然英王不肯帶我們過河,那我們總得殺出一條生路來!”
阿濟格幾乎是最后一個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情況的人,看到眼前血流成河的一幕阿濟格是腸子都悔青了:“都是本王誤事,現在就過河,馬上過河,過河!”
他沒想到自己一路轉進是大錯,但是留下來決一死戰是更致命的錯誤,還沒跟明軍決一死戰,清軍內部先來個決死一戰。
更糟的是現在局面徹底失控,現在沒人把阿濟格這位英親王當一回事,除了自己名下的幾個牛錄之后,現在大家都是自行其是,誰也不肯服從阿濟格,哪怕阿濟格說“過河,現在就過河”大家也繼續大打出手:“英王,不殺了吳三桂與尚可喜,咱們怎么過河?”
阿濟格雖然有通天本領,但這一刻也一籌莫展只能隨波逐流。
而他手下這個野戰兵團這一年來幾乎是無所事事,但是這一刻卻是全面動員把一身本領都發揮出來,有些牛錄甚至是七進七出廝殺了一天一夜都沒怎么休息,但是他們表現得最英勇也毫無意義,反而讓從各個方面殺來的明軍打了雞血。
明軍將領都沒想到清軍的自相殘殺會發展到這一步,因此高一功一不小心就說了大實話:“阿濟格可惜了!”
李過卻是笑了起來:“他如果不可惜那就輪到咱們死里逃生,我覺得解決了阿濟格之后咱們要盡快渡河!”
本來按照劉永錫的計劃,這次北伐的目標是收復黃河以南,對于黃河以北的豫北地區如何處理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是大清國既然如此不堪一擊,在場的諸位將領自然覺得要抓住機會趁虛而入,能拿下多少地盤就拿下地盤。
代表西營的李定國也是深有同感:“幸虧是今年北伐,如果拖到明年的話形勢恐怕會不堪設想,所以一定要盡快過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