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完全是代善與多鐸、豪格、尼堪這些大貴族的陰謀,他們只是想借這個機會翻云覆雨操縱朝政卻不用承擔任何后果,因此多爾袞變得暴怒起來:“胡鬧,這簡直是胡鬧,你們這是自取滅亡!”
只是那邊郡王尼堪已經迫不及待地催促道:“睿親王,不要再廢話連篇,有什么事情趕緊交代下,我們好送你上路!”
上路?
多爾袞整個人一下子被嚇得腿軟了,他原本以為代善、尼堪、多鐸、豪格這些人只是想趕他下臺,卻沒想到這些人居然是想斬草除根直接滅口,因此他大聲嚷道:“我不服,我真不服氣,大清國之所以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完全是豫王多鐸、肅王豪格屢戰屢敗甚至未戰先逃,他們的責任比我大一百倍甚至一千倍,憑什么他們還能活蹦亂跳,我卻是要被你們弄死!我真不服氣!”
只是代善在內的這些滿洲貴族既然敢發動政變推翻多爾袞就沒有準備給多爾袞留條活路,畢竟以多爾袞的資歷與威望只要活下來就是后患無窮,所以那邊尼堪已經拍著多爾袞的肩膀說道:“睿親王,事到如今,還是盡量體會些!”
聽到尼堪這么說,多爾袞渾身無力,整個人都軟了下去:“就沒有其它辦法嗎?能不能給個體面的死法?”
北京政變與多爾袞的死訊傳到洛陽的時候,劉永錫正好也得到了明軍攻克桂林的消息,而且按照廣西提督袁宗第的戰報攻克桂林時唐王與靖江王自相殘殺,袁宗第與明軍營救不及只能向劉永錫請罪。
只是明眼人都知道“搶救不及”是什么概念,何況還是唐王與靖江王莫名其妙地同歸于盡,誰都知道這是袁宗第親自出手。
大家這個時候才明白劉永錫為什么會讓忠貞營舊部南下兩廣,換了官軍出身的將領雖然有可能下手更狠毒,但也有可能考慮到故主之情把唐王、靖江王交給朝廷處置,讓朝廷背上一個天大的包袱。
只有忠貞營出身的袁宗第、田見秀才會毫不猶豫地幫劉永錫解決處于萌芽狀態的一切麻煩,而越明軍盡取廣西、貴州全省代表著承天朝在整個南方重建了統治秩序,因此劉永錫自然是感想良多。
只是他還沒跟高皇后與諸位妃子說完自己的感想,從不同渠道來的幾條情報都證實了北京政變與多爾袞之死的消息,這讓劉永錫感嘆良多:“多爾袞可惜了,我一直提心吊膽所以不得不率軍親征,但是聽說多爾袞死了,總算能睡個好覺!”
劉永錫這話是有些夸張成分在內,因此高皇后當即剝個梨子遞了過來:“臣妾知道陛下這幾天睡得都挺好,只不過多爾袞既死,大清國就掀不起什么波瀾來!”
雖然大清國有著不計其數的名將,但是努爾哈赤、皇太極與多爾袞才是真正意義不世出的霸主,象代善、多鐸、阿濟格、豪格之流只能算是將才,最多也就是帥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