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幸虧岳飛部精銳,有一支打楊幺收復的水師,水陸配合過風陵渡,包圍陜州,騎兵搶奪了解州出中條山隘口,從中條山跟黃河之間,奪路撤退。最后攻破澠池,才重新返回河南府。
金軍解了潼關之圍后,沒有緊逼。在陜西依然保持對吳階兄弟的壓力,依然控制著整個陜西,吳階兄弟被壓制在秦嶺隘口上,雖然守得住,卻也出不來。西部戰線重新進入僵持,而中路和東路都很平靜。大概是因為遼東那邊女真人抽不開身的緣故,如果能抽開身,張榮覺得女真人第一個要打的,不會是岳飛,肯定來找李慢侯的麻煩。
張榮這么想,并不是希望李慢侯倒霉,而是擔憂。來打李慢侯,也就是來打他。可不打李慢侯,實在是說不過去。如果是他張榮,他肯定是要先收拾李慢侯,這廝太氣人,已經在女真人的老巢殺人放火第三個年頭了。從他搶了那么老些好馬就能知道,肯定殺了不少女真人的婦孺,打破了不少女真人的城池。
但李慢侯就是這么討厭,張榮想不出女真人怎么破這個局,抽不開身,沒有任何辦法。除非不要老巢,否則就只能在遼東那里糾纏。
張榮心想,只要李慢侯不從遼東撤兵,他就能一直睡上安穩覺,什么中路、西路的,都跟他們沒什么關系。
誰都不知道,看似平靜的戰場下面,隱藏著多么激烈的壓力。一旦爆發,后果難料。
李慢侯卻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他向朝廷寫了一份奏章,分析了一下戰情,說東線和中線都不緊張,朝廷應該將韓世忠或者趙立部,分一部調去洛陽,李慢侯的理由是,金軍下一次大概率會從河東和解州進攻洛陽,王德、麗瓊兵力不足以應對。
朝廷大員們認真討論了李慢侯的奏章,也認為在遼東戰火平息之前,女真人不可能調主力南下進攻洛陽,能威脅洛陽的不過是遷居到河北的四五萬女真猛安謀克戶。
結果他們并沒有加固洛陽防線,因為他們認為王德、麗瓊兩人四萬大軍,洛陽北面是黃河,河北是太行山,洛陽西面是黃河,河西是中條山,敵人要進攻洛陽,大軍要翻山過河,很難建功。
于是他們選擇抽調開封兵力,并沒有加固洛陽,而是調去了四川。
在張浚的再三要求下,在趙立的積極請戰下,朝廷將趙立調到四川,從四川進駐吳階兄弟把守的入川要道大散關、仙人關等地,從這里出擊,力圖恢復關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