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火槍還沒有成熟,主流軍事是騎兵加大炮。倭國武士對于大炮的運用還很陌生,基本上是靠著精良的武士刀作戰。
武士刀確實鋒利,世界三大名刀的名號也不是浪得虛名,能長期出口中國,伸手中國武人喜歡。但用來砍草席表演,砍竹子,甚至砍人,確實有用,高手甚至能將人體一刀兩斷。但面對全身步人甲的時候,武士刀幾乎沒什么用處。要砍開鎧甲,許多很多刀,但敵人并不會站著不動讓武士去砍,倭國武士的刀法出眾,讓他們可以搶到第一刀的機會,但極少有人能出第二刀。
鐵甲時代的武器,刀劍都不好使。經過長期作戰,宋軍摸索出來的經驗是重武器,西軍裝備了大量戰斧和鐵錘。金兀術曾經認為,宋軍武器中,唯有戰斧和神臂弩值得一提。所謂神臂弩,可不是步兵硬弩,而是野戰用的床弩。
朱氏先后為平氏帶來了一萬東洲鐵騎,這些生活在北美大平原上的,吃野牛肉長大的印第安人,身體十分強壯。幾乎都能達到女真人精銳鐵浮屠的身體標準,讓日本武士對抗這樣的種族,在冷兵器時代實在是太勉強。
源氏武士倒不是買不到先進裝備,對峙的燕國也好,宋國也罷,武器制造業早就發展成大規模產業,只要有錢,誰都能買到。問題是,倭國武士的小身板,連宋人制式的小全裝都披不動。而這些小全裝,實際上是精簡過的裝備,一般在五十斤以下,是為南方宋人專門設計打造的。北方的燕軍,標準步人甲依然是六十斤的全身甲。
于是源氏武士,就是手舞武士刀,身披造型夸張,色彩鮮艷的大鎧跟東洲鐵浮屠作戰。那些大鎧,大多是竹甲,木甲,甚至是紙甲。而且倭國人還不善于馬戰,騎兵戰術落后。
這導致,從海外招募雇傭兵的平氏家族,甚至都沒有引入大炮,就用冷兵器戰術,摧毀了源氏反叛。最后殘酷的清洗了源氏家族,還吞并了東北部支持源氏的土豪藤原家族,控制了這里的金礦。
源平爭霸后,平氏恢復了統治。這一次平氏子弟,不再是控制倭國重要地方的令制國,而是日本所有六十六個令制國,全都控制在了手里,只有源氏子弟能出任令制國守護。形成了平氏政權的封建制度。天皇成為平氏的傀儡,只起到祭祀作用。
平氏自然繼續把持海貿,倭國對外貿易,只能是平氏商船或者跟平氏關系密切的宋國朱氏家族經營。
政治上,平氏繼續跟中國友好,不管是燕國還是宋國,平氏都遣使納貢。平清盛這個倭國人眼中的魔鬼,卻是一個十足的中國文化腦殘粉。將所謂的中國風物大量引入倭國,上到書籍,下到日用品,大量進口。讓倭國雖然一直是一個貿易逆差國,卻能始終引入先進的文化和技術。
到了大燕滅宋之時,日本雖然封建化嚴重,掌握在一個個平氏子弟手中,并且各個宗枝之間也有沖突,但在一些沿海地方,已經初選了紡織業、桑蠶業中心,已經開始了工業革命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