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苦戰之后,英國人開始理順思路,法國是鐵了心不會參戰了。多次戰爭,將法蘭西的脊梁骨徹底打斷。但斯拉夫人還沒有屈服,基輔羅斯帝國是投降了,但斯拉夫人并沒有。在廣袤的東歐大地上,無數游擊隊自發組織起來。英國人開始通過各種渠道支持這些游擊隊,這些游擊隊的存在,可以拖住德意志大量兵力。
英國還在國際上游說,四處宣揚德國威脅論。得到歐洲之外大多數國家支持,對德國進行譴責和封鎖。但是效果很不明顯,因為英國的封鎖已經切斷了德意志帝國的貿易通道。德意志帝國從海外進口的必須戰略資源,比如鎢礦等資源,都是通過中立國轉口的,法國人是最大的中立國,而且跟德意志帝國有漫長的邊界,互相之間有龐大的貿易,除非英國連法國也封鎖了,否則不可能阻止德意志跟外界的溝通。
英國人還沒瘋到將法國逼到德意志帝國一邊。
戰爭進行到第二年,英國還是只能被動防守,海軍通過布雷封鎖德意志港口,空軍則始終以劣勢兵力跟德意志空軍進行空戰。防御德意志帝國登陸演練不斷進行,至于反擊,英國國防部連計劃都沒制定,因為完全找不到可能的登陸方向。法國不參戰英軍就無處下腳,北歐國家被德意志帝國嚇怕了,雖然沒有結盟,可瑞典的工業和資源可是全力為德意志帝國生產軍需物資,德意志帝國本國的工業甚至沒有進行戰爭動員。
德國都沒用力,英國卻疲于應付,這樣的差距,讓英國人很難樂觀起來。但他們就是不服,不接受談判。
英國人找不到立足之地,德軍給英國人制造了一個。德軍在第二年夏天,悍然南下,侵入了瓦拉幾亞平原,攻打這片平原,目的當然不是為了農業用地,原因只有一個,這里擁有歐洲唯一的大油田。
而這里是屬于東羅馬帝國的,東羅馬帝國雖然衰弱,可跟英國結盟,之前為了不引來德軍而沒有宣戰,英國人是支持他們不宣戰的,因為擔心一旦宣戰,東羅馬帝國保護不了自己的國土,油田反而落入德意志人手里。
現在則沒有選擇了,德軍的閃電戰只用了一周時間,就控制了瓦拉幾亞平原。可東羅馬人頑強守住了巴爾干山脈,給英軍登陸爭取到了寶貴時間。
第一批十萬英軍登陸,以及大量空軍轉場到這里,大大緩解了東羅馬帝國的抵抗壓力。
英德在巴爾干地區大打出手,德軍的機械化優勢發揮不出來,英國人看到了勝利希望。
英國的人力資源厚度比不上德國,但潛力很大。大量殖民地軍隊開始武裝起來,許多斯拉夫游擊隊也通過各種渠道轉移到英國,加入英軍作戰。
戰爭打到第三年,英國人已經很確信自己不會失敗了,因為經過慘烈的空戰消耗,德軍逐漸停止對英國實施轟炸,因為損失的飛機太多了,德意志的鋁合金工廠已經供應不上。
德軍在東歐遭到的抵抗越來越激烈,因為他們對斯拉夫游擊隊進行報復式鎮壓,出現游擊隊的區域,平民也會被屠殺,反而激起了更大規模的游擊隊反抗。